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应对

讲师风采
王浩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讲师简介: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水科院科技委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
视频简介:
中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评价起来有它的优势因素,也有它的劣势因素。优势因素,水资源总量丰富,中国的水资源在世界上,按国别说,排第六位,但是单位国土面积,人均亩均水资源量非常少,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是,年内年际分布很不均匀。山区产水量大,利于水资源调蓄,但是南北方、东西部分布的很不均匀,大江大河多,利于水资源的整体调配,但是水资源的天然增物和耕地、矿藏等经济要素分布不匹配,北方平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王浩: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科学应对》,分四个部分,一个呢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国水资源的状况,第二方面呢,讲一下各式各样水资源问题共同的科学背景,第三呢,讲一下水资源问题的应对策略。最后呢讲一下水资源应对的关键科技支撑。中国水资源的总体格局呢,主要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风季候区,特殊的三大阶梯地形等因素控制。全国多年的平均降水量649毫米,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这个是400毫米的等雨量线它是湿润半湿润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我国的降水有明显的与热同期得特征,夏季降水占全面的47%,其中北方地区呢,降水更为集中达到62%。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呢,28405亿其中河川净流量27328亿,地下水资源量8226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量7149亿,立方米。这些水资源呢并不是都能够在工农业生产中用的,考虑洪水和基本的生态用水中国最大可消耗地表水量是7524亿,就是在28000亿水资源的总量里边大约40%是不能有效控制和利用的洪水量,占地表水资源的40%,再有一部分呢,是必须要留给生态系统用的水,它占地表水资源量的32%,真正工农业生产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能够用的水资源呢占28%,绿颜色的这个部分。中国河川径流的这个年际变化很大,北方地区最大最小的径流极值比被四到七倍,一些支流可以达到十倍,就是一条河流的流水,各年,各时段都不一样,最大最小的时候呢可以差到十倍。再有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人口、耕地、矿藏资源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匹配。南方四个一级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这四个一级流域,国土面积,人口DGP差不多占全国的一半,但是水资源呢却占到了全国的84%,这个北方的六个一级流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内陆河,这六个一级流域国土面积,GDP人口也差不多占到全国的一半,耕地面积还更占到了全国的65%,但是水资源呢只占全国的16%,这是中国水资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南方多,北方少,资源的分布条件不利。最近50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发生了深刻演变,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国水资源量减少明显,2001到2009年与1956到2000年比较,全国降水减少了2.8%,地表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分别减少了5.2%和3.6%,南北方均有所减少,其中海河地区,海河流域它的减少最为显著,降水减少了9%可是地表水减少了49%,水资源总量减少了31%,中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评价起来有它的优势因素也有它的劣势因素,优势因素一个是水资源总量丰富,中国的水资源在世界上按国别说排第六位,但是呢单位国土面积,人均母均的水资源量非常的少,有利条件呢,是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不利条件呢,是年内年际分布很不均匀,山区的产水量大,利于水资源的调蓄,但是南北方,东西部分布的很不均匀,大江大河多,利于水资源的整体调配,但是水资源的天然分布和耕地,矿产资源等经济要素的分布不匹配,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库存条件比较好,但是这个西南部,西南地区,黄河流域这些地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作为一个国际比较看呢,中国单位国土面积的水资源量仅是全球平均资源量的83%,人均水资源量是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在联合国2006年对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评价中,中国从高到低,排在第127位,排在后后的,就是中国在国际比较来看,它的水资源是不太好的,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克服的一个瓶颈。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