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反对“设计”(三)

讲师风采
杭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师简介:
杭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频简介:
设计真有这么重要吗?也许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尤其是这两年中国高校招生,设计专业的发展是最快的。也许很多可能在座的很多的朋友都是在学设计或者是在做设计的,而且设计也被目前的政府看成是要改变中国经济的一个模式和结构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推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物品也是这样,一个人对物品的使用,我们注重面对设计师强烈个性的设计,所以我想前不久在这个地方也做过一个展览,我不咱们在座的朋友有没有来看过,像袁言寨做的无印良品的设计,我想可能就是在追求这样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应该它是一个东方人的目标,其实大家可以想这跟长中的思想非常接近,有朝一日大家什么都有,一切都在这种意会和不言当中,这种设计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能够跟使用者来会心这是相当难的,所以我们现在觉得这个上虽然还不能达到,还不能概括设计的最高,但上是一种途径,起码是我们奔着我们心目中好设计的发展去发展的一个途径,我们可以避免那些过分商业化,过分艺术家化的,设计师的个性过分强烈的,过分不能可持续,过分不考虑绿色和环保的东西,逐渐的排除了,我想我们可能还要有一个前提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东西,你不能不承认中国和西方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设计上的差异,有生活上的差异和思想上的差异,所以我想可能我不知道未来的我们中国人从目前的状况看,这种全球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尤其对一个发展国家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大的,因为全球化的标准不是由中国制定的,全球化的很多的规则都是源自于西方文化,和西方的整个大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中国人可能在接受了这种全球化的影响,对生活状态对设计的这种享受和使用的状态,到了某一个程度以后,我们可能会对中国和西方的差异可能会有影响,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看湖南卫视,我们可能看韩国人、日本人的那种风格,无论是服装的风格,穿着打扮的风格,可能会觉得时尚当中觉得那个还很好,可是若干年之后我们看,我看今天在座的同学我们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些的学韩国人,学日本人的了,会越来越少,就中国人自己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当代人对形成自己的面貌的一种意识,会越来越清楚,我们肯定也不会在那种前几年的香港人、台湾人那样,本身中国人个子也不高,腿也不长,但是会学他们一些今天看来是很可笑的装饰的方式,我想我们这些可能都会过去,但是我想如果中国的这种体制改革不发生变化,中国的文化不发生变化,我们中国人、中国的文化要真正跟平起、平坐的时间还会很久,因为我想我们现在很多事情、我们是不由自主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并不是站在一个世界的最高水平上,所以我寄希望于大家在未来,我们能够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能够在世界上应该是一个快速成长,去跟西方真正的能够平等的对话和平等的共存。 对于我要说一个,因为我最近是更多的想了,可能尤其是跟我的年龄有关,设计这个东西实际上是现世生活的场,比如说我们都是要为现世人的存在,怎么能够更幸福我们来做我们的努力,我们在努力的结构过程当中,设计师既服务了普通人,同时设计师自己也有口饭吃,这个社会就是在这么一个不同的人在互相帮助,在互相满足的这么一个面上,但是我相信可能大家都看过霍金的《大设计》这本书,当然他这本大设计的书实际上讲的是宇宙的设计,是在他的可以描述的一个发展规律过程当中,这句话怎么说呢?就是宇宙的发展无论是银河系、太阳系或者更大的星系,因此我们没有人知道宇宙时间和空间的边界以前,我们只是发现的仅仅很少的一部分可以描述的规律,但是更多的我们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并不意味着没有规律存在,在这个可以描述的规律过程当中,这世界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有人说2012是不可能的,我想这个谁都想说这样的话,因为国家前不久有一颗行星陨落,世界到达了一个最近的距离,就是在整个宇宙生活在偶然过程当中,在地球上的人从对偶然的一个必然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很渺小的,当然我说的这种渺小,并不是指我们就指虚无,而是我想通过这个霍金的对宇宙的更大的设计的一种规定的可能性的描述,他给我们今天对设计关心的人,或者今天对设计有兴趣的人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就是可能我们的设计观念,可能还要更解放,可能还要更大一些,就是所有的人生活在地球上,可以来对应这个世上宇宙万物所有的事情,不可以纳入到大设计里的方面,而不要去追问时间和空间,因为这个时间和空间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我们所能做的是把我们的设计概念尽可能的拓展,我想只有这样可能人类的设计才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才有一种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也是我想我们能够从一个更开放的角度来看设计发展的一个途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