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

讲师风采
卢毅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讲师简介:
卢毅,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视频简介: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返中央领导层,但当时他的领袖地位并不稳固。尤其是王明回国后,更是不断向他和中央发出挑战。1938年9月,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口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承认毛泽东是中共领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取得了与王明斗争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当时这个时候他地位还不高,说话分量不够。所以这个话并没有引起大家重视,那到了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他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领袖之后,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每一表情带着中国的特性,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毛泽东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建国初期修订《毛选》的时候,当时为了避免苏联老大哥不高兴,就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句话改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现在《毛选》还是这样,那实际上原文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毛泽东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来的。这就说明在1938年毛泽东已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当时全党还没有经过整风,整风还没有开始,仍然笼罩在对共产国际的迷信中,所以毛泽东这话也没有引起全党的重视,甚至还有人反对,比如王明就说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是错误,这样提出问题本身就是非马克思主义,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明确了,反对毛泽东这个提法,这就说明毛泽东虽然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是推不下去,遇到很大的阻力,这就让他意识到,要想破除这种阻力,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要开展整风,打破人们对共产国际的迷信。 最后通过整风,毛泽东是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说整风是让全党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彻底打破了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迷信,我们这里也举一个例子,当时苏联已经跟德国开战了,主要力量放在欧洲,这个时候斯大林又担心日本趁机从东边来进攻苏联,所以三番五次发电报给我们中共中央,要求我们出动主力部队去进攻驻扎在中蒙边境的日本,中国和蒙古边境,骚扰一下分散日军的注意力,这要在过去就是圣旨,武装保卫苏联,谁敢反抗。毛泽东偏偏这么做,他认为斯大林的要求超过了我们的能力,他告诉周恩来和刘少奇,说我们决心在现在条件下以最大的可能帮助苏联红军的胜利,但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怕不是很大。如果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由此我们被打瘫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所以目前大规模的动作仍不合时宜,还是熬时间的长期的方针,原因是我军各种条件均弱,大动必伤元气,于我、于苏均不利。这等于是明确拒绝了苏联共产国际的瞎指挥,毛泽东还在私下里非常尖锐地讽刺那种武装保卫苏联的提法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感觉或者是神经衰弱病患者的感觉,如果不是完全胡扯就是一大半胡扯,我们统共只有几万武装,如何保卫得了这许多。这就说明我们党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延安整风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对共产国际指示照搬照抄,百依百顺的做法,而开始独立自主的从我们党的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同时也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更加实事求是。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