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讲师风采
杨凤城
副院长
讲师简介:
杨凤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视频简介: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在文化的地位作用、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目的、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有关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上,形成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开创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走出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因为当年没有依据,所以我举个例子你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法律缺失的状况,也能看出邓小平建立健全法制思想和我们依法治国方略带来的重要的实际成功。所以这个十六大报告为什么要特别提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因为中国过去是一个伦理社会、人情社会,这个法律在中国来讲具有特殊意义。当然还有一个传统内容,它主要定位在这三个方面。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家知道到了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我们做出了一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就是我说的那四个方面,一直运用到现在,这个决定六中全会重申了,这里我不重申了。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搞这个的,我们可以探讨。在讨论这个稿子的过程中就是这个决定过程中,很多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问题很清楚。但是这个东西怎么跟老百姓去契合,因为你能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下再构建一个简洁的,能够反映你深层理念核心价值观。因为价值体系一说马克思主义那么多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多内容,这四个方面能不能,其实这个里面有一个。我们都知道西方它的价值观念你看从来进入现代社会的没有它没有动,那就是自由、民主、人权。我的价值观就是这样,你说我们呢?价值体系好,每个方面都有这么多内容。你能不能像这样提炼体现我们社会主义性质、传统文化特质的一些东西,上头、背后有深层的思想理论支撑、核心价值。而且这个不光是文字上的要求提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大家要知道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既可以上升为政治意识形态,同时又跟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因为你的自由、人权、民主直接相关你的生存状态,而我们现在讲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展开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决定于实践。所以执政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在研究,中央讲这个决定提炼不出来,因为这个不要着急,它得以后慢慢协商、讨论、实践,然后慢慢提炼。也有些人提出来说民主你不能放弃,和谐能不能作为一个我们的深层价值观两个字提炼出来,这个都在讨论。还有人提出来富强,后来觉得你这个富强不对,从小教育孩子你得富强,这哪成,所以它得讨论?好,这是第一个就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