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三件大事及历史经验(七)

讲师风采
沈传亮
宣讲家
讲师简介:
沈传亮,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工作人员。
视频简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分别是: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弊端了,就是说你看一条马路两边就不能自由做交易,现在看是非常小的事情,当时做不到。就是说这种计划经济确实需要改,但是怎么改、改到什么地方去是有争论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条件为辅,我简单说两句。这是陈云的说法,李先念表示支持。1980年,我们国家成立了体制改革办,薛暮桥做顾问。薛暮桥这个顾问既顾又问,不像现在顾问是不顾不问。他就提出来一个商品经济,当然我们说1981年经济过热,四个小青年上书,包括我们现在国务院副总理也在这个里头。上书就是说当时搞商品经济搞坏了,经济过热了,对这个薛暮桥压力很大。薛暮桥就在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发文章说研究了这么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什么?因为陈云说的是计划经济,而他说的是商品经济,在当时表态。因为1981年,陈云同志春节谈话就说将来工业高计划经济,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也要搞计划经济。所以在这个阶段从1978—1984年,主要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有些市场。 第二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在批评薛暮桥之后的两年,在1984年10月召开了一次十二届三中全会,在这个三中全会把商品经济写进了中央文件。有的人就会为什么受批评的这个商品经济在1984年突然写进中央文件了呢?它和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经济学界的推动和中央的支持分不开的。简单说两句。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说尤其是农村改革农民富了,农民要干什么?农民要把剩余资金拿出来养鱼、炒瓜子。养鱼是广东养鱼的,刚开始开了两个鱼塘卖了很多钱,结果要扩大经营再生产。又开了几个鱼塘雇了很多人,安徽年光久炒瓜子也是,炒瓜子卖的好,十个人炒的不够卖了雇12个人,这个时候就有人说了你雇这么多人,你这不是剥削吗,雇工吗,搞雇工剥削。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上有突破,这都是商品经济带来的。有的经济学家翻开马克思的文集开始找,结果有的人还真找到一段话,当然这段话不是原话,大致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要雇两三个学徒三四个帮工是可以,不能超过八个人,超过八个人雇工算是剥削,所以当时有一句话叫做七上八下。就是你雇工超过八个,你就是资本家。你七个没有问题,就像我们现在重大安全事故说死十个人什么,所以这个常任只能上九个人,多一个人不让上一样。当时有这个问题。 并且城市就业当时面临很大问题,我们说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上山下乡知青开始返城要求就业。那个时候有1700万知青,加上新生劳动力几百万人,比我们现在的就业压力也小不到哪去。所以这个时候中央想了一个办法的办法,叫什么?自自谋职业,广开门路自谋职业,实际就是你们想办法去吧,给你们政策你们爱干啥干啥。我们都知道我们北京有一个大碗茶,当时的创始人叫尹同善,就带着几个小知青在前门那儿摆着卖茶。一卖茶不要紧,发现挣了好多钱,现在成了什么什么公司了,并且上了世博会。所以说这个知青这些政策给了之后,这个大碗茶这些东西都是个体或者说是集体,怎么在理论上给它定位。包括对外开放,我们说经济特区四个经济特区已经起来的,这个经济特区实行的不是计划经济,完全对外的市场经济。当时不叫市场经济,叫市场取向叫商品。有的内陆地区的老同志去了那之后一看说回到宾馆痛哭流涕说什么?说经济特区全变颜色了,除了红旗是红的,其他全变成白的了,就是变成资本主义。就建议中央在深圳经济特区周围拉上铁丝网,和社会主义地区区分开来。所以这种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怎么来看怎么来对待?当时我们小平同志1984年去了一趟,他发现经济特区搞的非常红火,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经济特区没有被撤掉,当时经济特区是殖民地的说法是非常多的,对这种问题怎么看,需要在理论上突破。 而这个时候经济学界也有推动,包括当时的中国社科院院长马宏在赵紫阳的分咐之下写了一篇文章,参与的还有至今健在的吴敬琏,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若干思考》,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叫投石问路,看看中央一些老同志是不是还对这个商品经济有那么大抵触。这篇文章加上去之后令这些作者大吃一惊,本来想着要反对要否定这篇文章的人全写了一个字“好”,就是这篇文章写的好。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大家看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中央的支持和认可,就是在胡耀邦当时还是领导人,就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成立了一个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小组。 而这个起草小组成员刚开始还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条件为辅的,到后来胡耀邦和赵紫阳决定调整起草班子,增加了郑必坚,就是现在健在的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原来的,他是胡耀邦大秘书了。然后增加了一个龚玉之,还有增加了叫林建清,并且任命林建清为负责人,这样的话起草小组班子也顺过来的。所以很快十二届三中全会那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改革的若干决定就出来了,里面明确提出我们的社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