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七)

讲师风采
张启华
副主任
讲师简介:
张启华,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视频简介: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执政29年的历程,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复杂,与今天及今后的探索直接关联。全面认识、准确把握、正确评价这段历史,意义重大。那虽然是一个发生过许多失误的年代,但也是一个创造了辉煌,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年代。这种正确与错误、成功与挫折错综交织的情况,正是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踏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艰难探索的写照。所以,确定这段历史的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评价在探索中发生失误的毛泽东?我们讲几个原则。 第一点,我们说毛泽东的失误是探索中的失误,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看到建国以后毛泽东一直在探索,探索什么呢?探索在中国怎么样建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如何赶超发达国家,探索如何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如何保卫国家安全等?所以我们说他的成功也罢、失误也罢、光辉也罢、瑕疵也罢,大多与此相关。他的失误都是在他探索中犯的,而丝毫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这是第一点结论。 第二点,毛泽东有历史的局限。毛泽东的局限是历史的局限,而历史的局限往往很难突破,所以我们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这里我借用一下恩格斯评价黑格尔的话,我们都知道恩格斯是非常崇拜黑格尔的。那么恩格斯在讲到黑格尔的划时代的功绩和他的局限的时候有一段话非常好,可以借来用一下。恩格斯说黑格尔虽然是当时最博学的人物,但是他毕竟受到了限制。首先是他自己的必然有限的知识的限制,其次是他那个时代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我们说这段话用来讲毛泽东非常恰当,毛泽东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时候当然受到了同样的限制。我们说搞社会主义,在中国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也是开天辟地第一次,所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规律肯定要受到时代的和知识的限制,所以要求他超越一切限制是不公道的。 第三点,党中央的结论。那么对党中央,就是党中央对我们党史中的重大问题和领袖人物的是否功过的评价都已经做出正中的结论。 首先做出表率的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没有把对毛泽东功过的评价留给后人评说,而是在他自己那个时候就及时做出了符合实际、符合党和国家利益的历史决议。那么邓小平在起草决议的时候对决议组的同志一开始做了三项基本要求:第一,他明确指出这个决议一定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第二,这个决议一定要对建国后30年历史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这个决议一定要统一全党认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那么他就说了,他说如果我们这个决议不阐述或者阐述不好毛泽东思想,那么这个决议不如不做,所以我们说可以看到决议确实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这个历史地位做出了公正准确的评价。那么这个之后,江泽民同志在今年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这个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讲话当中都对毛泽东做出了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方向。 第四点,正确评价毛泽东关系全党利益,我们说对毛泽东和其他主要领导人如何评价关系党的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所以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们也看到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解放思想,那么党内民主也不断扩大,人们打破禁区思想活跃,开始以审视而不是盲从目光观察党和国家评价领袖人物,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说这种评论应该是严肃的、公正的、客观的,而不能是轻率的、轻薄的、任意的包庇。因为这关系全党利益,是个大事。 第五点,我们要有公正的态度。那么这个话当然特别是对我们党史工作者讲,因为我们写得书你看大家都要看,流传很广,还会流传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求我们自己撰写党史一定要实事求是、着眼大局,要以总结经验、教训鉴往知来,以利于推进党和人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我们的出发点,以实事求是的评判历史是非得出规律性结论,提高党的执政兴国能力为我们的目的。那么以客观、公道的态度评价历史和领袖人物的功过,而不应该苛求于前人。这是我讲的第四个问题。 那么第五个问题就是我们讲讲正确看待两个三十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29年同改革开放的关系。 第一点,我们说探索贯穿整个60年,这是我们一开始讲的这个主线60多年的主线,我们说探索贯穿整个60年。60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我们说这29年同改革开放新时期紧密相连,这60多年当中我们可以说发展最快、最健康的是改革开放后的60多年,但是历史不能割断,这30多年的发展同前20年的发展分不开。我们前面讲了前面29年我们历经挫折,但是整个看来成绩是主要的,这些成绩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制度的基础和物质的基础,提供了正反经验。那么有这些正面的经验可以继承,有这些反面的教训可供鉴戒,我们才有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是在深刻反思前29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