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纲领(下)

讲师风采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首席专家,主持"人文奥运的内涵研究"、"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人文奥运国学文化社区建设"……
视频简介:
文化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密切联系,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决定》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六大任务,然后提出了五大体系的建设,又提到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最后也谈到了文化奠基在整个五元融合的国家整体构架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这个基础就是坚强的文化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包容的原因说话是因为它是多样的,它是多样的文化那么复杂,你不包容我们怎么生活下去呢?因为每一代的变化,那么是什么东西使它们能够包容呢?和,和合的理念。和合的这个理念是我们包容的渊源和理念的根本。北京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一系列和合的理念,包括天人合一,以天合天的和谐的自然观、政通人和的政治观、和为贵的人际关系社会观、和气生财的商业信条、贵和尚中的哲学观,还有谐和万邦。作为首都它特别关注对于世界各国的关系叫做谐和万邦,善邻怀远的国际关系学。这些观念都是可以用一个和合的这样一个理念来概括,为什么北京能够宽容,因为它是以和合这样一个理念作为根本、作为中心的。我们知道和谐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因此它是北京城市的这种灵魂,所以包容在北京是非常正确、非常重要的。 我们为什么能够在多样的统一中实现包容呢?这起源于北京文化的根深渊源。北京文化底气充沛,北京文化是大气重和。这是北京城市的精神,这是我们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达不到的,它拥有一种在中国所有城市中独具一格的浩然大气。它是正大光明,就是我们把它概括为它是洪浩博大、琉璃万用,就是包容琉璃万用在北京都能找到。孟子曾经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北京精神中作为包容是因为它有着那种宽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势,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没有这种胸怀它不可能做到我们说的包容。所以正大光明,豁达自信,心忧天下,达观容忍。北京人很少那个特别凄凄于小节小事上,北京人宽容豁达,它是正大光明,是达观容忍的。这是北京的城市品格,这是皇城根下的臣民它是有历史眼光,也有人间阅历。有历史眼光,也有人间阅历,不同于我们那种小城市中的很多的小市民。北京的市民我们知道出租车司机都在谈论政治局讨论的问题,都在谈论世界大事,都在谈论中国发展,都在评议某某最高的领导,为什么呢?因为他对国家关心的深切。有时候甚至是他自己的这种利益和他这个东西有一定的这种差距,在这个时候他也会非常热切的关注北京自身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就是因为北京的浩然大气,北京市民的这种浩然大气。 好,那么我想在这里也要说一说北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融汇。因为北京这个地方正处在,一是中原的农耕文化;二是西北的草原文化;三是东北的森林文化。它处在这个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多民族、多文化交融融合的中心,所以这种独特的地理方位孕育和造就了北京人包容的性格和气质。那么这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历史背景,有着这样一种很多城市不可能具备的一种东西,因为三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而且都是非常水乳交融混在一起。你搞不清楚什么是西北的草原文化,你也搞不清楚哪一部分属于东北的这种森林文化,你也搞不清楚北京在这里中原的农耕文化是怎么样介入到这里。甚至在近代以来整个中国南方的,从我们知道辛亥革命一直到后来的革命中都是大量的南方文化,南方的这样一些著名人物来到北京。他们在这里主持共和国的发展,因此也融汇了南方文化。所以我想北京的文化它的深厚、它的这样一种宽容是因为这样才形成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