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纲领(中)

讲师风采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首席专家,主持"人文奥运的内涵研究"、"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人文奥运国学文化社区建设"……
视频简介:
《决定》从总体上谈到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一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注意我们过去是用“人民”、“人民群众”这种词,不是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个体的人,另一个就是人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那么东京的城市精神用了三个词来解释,这三个词叫做“干练、优雅、合作”,这也是很著名的。北京的精神实际上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近现代以来北京的文化名人对北京的特色说法很多很多。比如说朱自清他不是北京人,但是他在北京生活那么久,他把北京特色概括为,北京第一是大;第二是深,深厚的底蕴;第三是闲,闲适、闲逸、雅致。这是它的特点。第一是大,大气贯通、大德照人,那么深是一种深厚的底蕴,闲是闲逸。当然我们说这样一种北京精神过去是什么呢?这种精神是过去那个年代里北京给我们来到北京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我们知道朱自清已经成为一个北京人。 林语堂也是热爱北京,他分析了北京个性的时候,他提了北京个性或者北京,他认为的北京精神提了三条。一个是自然,北京不做作,北京特别的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指北京的自然风光,是指人文性格他非常的自然的,叫自然天成,北京人不做作,北京人不装蒜,这是他自己讲的。那么北京人还挺讲艺术,这个艺术和上海的艺术不一样,和广东的艺术不一样,但是北京人讲艺术。那么第三个特点,他说北京人的个性是讲究日常生活,很通俗地、很赋予民族特点的这样一种日常生活是他们特别感触的。 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我可以用这样来概括,他觉得北京这样一个他的故乡是母亲般的温暖与爱,与母亲般的温暖与爱。我这里可以大家看一看,我把老舍先生的这些他写的,他在《想北平》里头说: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有办法,北京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他写了很多很多北京,这个北京在他的心目中就是母亲所在地。就是那种一想起来就温暖的不得了的那种北京,他说我真爱北京。这个爱几乎也说不出来,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来。但是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做的事情,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的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的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的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一个北平。所以想到北平的时候,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是“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中小蝌蚪或者苇叶上嫩蜻蜓”的老舍。那是一个怀着特别执着的一种爱的老舍。 那么老舍最终他文化大革命他跳水,他跳湖,那么跳湖的地方就是离他母亲住的地方最近的那个地方。所以一种对于城市的爱、内在的一种对于城市的情感是因为我们把生命的一部分都留在这里,当我们又见炊烟,又见炊烟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家的那个时候的一种心情是对于这个城市的一种热爱、一个认同,一个把生命放在这里而不愿意让它消失的这么一个地方。所以我想在我们谈论北京精神,谈论来到北京的三千万人来到这里的人,只要在这里生活过都会对北京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北京精神有着如此之巨大的魅力。 关于北京的城市精神,其实一些先生已经做过研究,比方说王东先生,那么一批文化名人对北京精神也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观点。李大钊认为北京是什么呢?北京叫新旧兼容。他觉得在北京这个城市新的东西像他们所提倡的新青年、新的革新、新的科技,因为民主嘛,这个德先生和赛先生都是新的东西。但是北京又到处看到它沉稳的几千年、上千年文化的那种厚重,所以他说北京是什么?北京是新旧兼容的。 鲁迅也不是北京人,鲁迅我们知道虽然是浙江人,那么他来到北京生活了那么久,他的观点说北京是什么呢?继古开今,它继承古代又开放了今天的生活,所以它是继古开今的。林语堂的观点是什么?林语堂认为北京的特点,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他把它概括起来叫做“生活和谐论”,早早就提出北京是生活和谐。老舍不一样,刚才说了母亲一般的温暖,他是说老舍的观点北京的精神就是他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精神家园。梁思成从建筑的角度看北京精神,他觉得北京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制式,你看高低错落,你看中轴线,你看两边的对称,你看见北京皇家建筑那样一种气派和中轴线一直贯通这样的一种方式和九个门体现的那种精神,他叫做什么?他叫做内在秩序论。侯润之先生的观点他也看到了过去是帝王中心,现在是人民主体。这二者能看出来这样发展变化的是北京精神。同时我们知道这些年来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把北京精神概括为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化他说。易中天的观点是他说北京是大气醇和。李建平在《皇都京韵》里概括为宽容和谐论,还有一些外国学者,戈佐拉的外国作者他的代表性观点叫做“东方和谐论”,王东本人认为叫做“多元和谐论”。 好,前面的郭老师已经谈过了两个主要的叫爱国与创新,我在这里谈谈包容和厚德。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