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磨坊-中国互联网与移动互联创业环境

讲师风采
吕本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讲师简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外管理导报》常务副总编,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网络经济方面的博士),北京大学理学硕士。
视频简介:
互联网创业成功与否,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也要对行业,模式有理性的思考。互联网产品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三大屏上,目前智能手机这个平台是开放式的,进入机会很大。从创业模式上看,为企业服务、为个人服务、为公共服务(平台性)这三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均可作为创业入口……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和互联网的联系,或者说从我本人的角度来看,那应该是比较亲密的,可以先给大家简单的回顾一段历史,我是1997年在社科院读的博士,在当时因为我已经是社科院网络中心的技术部的主任了,我考了一个经济学的博士,考了经济学的博士,后来在选博士论文的时候,你看一边是网络一边是经济,我自己创造一个词说我就研究网络经济,无意中成了一个所谓的网络经济的第一名的博士,其实这个词是,我刚才说我是网络技术部的主任,同时读的是经济学,所以那写的当时的论文就是网络经济的77种模式,这么一写无意中搭了上互联网这班快车,怎么搭上的呢,第一个很多创业者在第一次互联网浪潮的时候,把我那本书作为教材,拿着那个77种模式看看哪一种,自己开始干活了,当然后来有人有笑话说,是不是有创业失败的人来找你,我说我还没有碰到过。 那第二个,由于搭上这个浪潮,我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到2001年之间,一个最主要的活动的地方,不是咱们中科院这一块,而是中国大饭店,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星期可以接到七次请柬,这个请柬干什么,都是网站开张的,网站开张总得找几个人捧一下场,找几个人捧场,他后来发现找我是最合适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比如说找经济学家吧,不懂技术,你比如说你找吴敬琏、厉以宁他们不懂互联网,找这些搞技术的人不懂经济,正好我这个网络经济是最合适的,所以最夸张的时候,可以一个星期接到七个请柬,经常是网站开张的时候,帮他们去说两句。由这个就可以看到,第一次在互联网高潮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比现在还狂热、还兴奋,10年以来大浪淘沙,过去我看到的一些种子性的公司,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举个例子说现在比如百度,百度是中国互联网现在是数一数二的公司了,当年回国的时候,李彦宏回国的时候,可能当时还是一个特别小的公司,有一家评IT10大杰出青年,他是被选者,当时我是给他发奖的人,当时给他发奖,当时他是我师弟,现在他已经很牛了,我现在约他的时间都约不上了,这就说明这个沧海桑田,只要当时在北方的一些创业者,从王志东、张朝阳,包括你们现在看到的周鸿祎,我大概都应该很熟悉,第一代的创业者,当然南方的马化腾和丁磊不太熟,因为他们当时在南方。所以我和互联网圈,应该说结下了不解的关系。 除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大家认为成功的以外,我也要给你们说一下失败的也不少,失败的第一个,有一家公司各位听说过没有,当时号称豪华的创业团队,2个哈佛的博士,带了6个MIT的人,大约是这样的,7个人,当时号称七剑下天上,融了1000万美金没有成功,从美国回来,号称七剑下天山嘛,还有比如说当时有一个什么…,现在大家可能已经不知道这样的公司是怎么存在了,什么一国一小时,当时一国小一时理念很先进,号称一小时之内可以把你需要的东西送过去,要它现在做可能就行了,时空不一样了,当时做这个互联网,有人夜里12点钟打一个电话,让他送一袋方便面,他还真送了,你说这亏不亏,12点送了一个方便面,他耗了一个小时送到,有人故意就折腾他,所以但是如果现在再做这个事情,可能这个时点就对了。当然还有最著名的失败的公司就是8848,8848由于学亚马逊的模式,当时没有上去,8848的最后停止运行的时候,它的账上还有6000万美金,大家已经没有信心,投资者还有创业者都没有信心再运行了,如果它当时做下来,现在怎么可能还有什么京东商城的事情呢,它应该是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个品牌。所以我们可以历数很多成功者和失败者,这里边有什么规律没有,我作为一个研究者,到现在看到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些规律,但也不是那么明晰,天时地利人和,有的天时不对,出生早了,有的地利不对,有的人和不好,那如果这三条都能占全,那可能这个创业就成功了,但是问题三条都占全的概率有点小,你怎么恰好就把天时地利人和都让你凑上了呢,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有一点,还是要有一点理性的思考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