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古琴艺术(二)

讲师风采
范煜梅
老师
讲师简介:
范煜梅,蜀派琴人,同等重要国学网站创始人。1987年师从蜀派古琴传人曾成伟先生学琴,二十多年操缦不辍,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视频简介: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范煜梅:这个人大家很熟悉了,我觉得学科学史的人,一定会知道他。或者我们以前学历史会知道他。沈括。 他也在说“十三泛韵”,其节亦十三。前面盈丈之弦,他们都还是在说一个他们做实验的一个结果。但是他还说“金石”也有十三个结点,我试了半天也没有试出来,我估计我们在座的各位大侠能够试出来,验证一下,沈括先生当年说的对不对? 我先跟大家谈一下,他们两位在阐述什么东西? 这是十三个徽位,只要我在弹泛音针对徽位点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到它的音准,如果不在当徽的地方就听不见。这是一徽,如果我们不在当徽的地方。再说什么?再说这十三个结点是自然生成的,不管是盈丈之弦,还是盈尺之弦,都一样。这是到他们这里对它的一个解释。 另外一个人他说的是按音,古琴上面有三种音,我刚才谈的那首秦曲是没有用泛音的,只用了散音和按音,但是《阳关三别》的时候,第二段,第三段是要用,我一会给大家示范一下《梅花三弄》的主旋律。那个就是用泛音弹出来的。 朱熹大家很熟悉,他也是一个科学家,所以当我们知道管仲的时候,他是一个政治家,管理者,朱熹是一个理学家,但是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科学家,琴的三准有两个人在阐述,一个是姜夔,大家熟悉的,用现在通俗的话说是著名的词作家,姜白石。另外一个是著名的理学家,都在说一个问题,琴的三准,哪三准。因为那个很长,在《全中文》里面没有收载,在《朱熹全集》里面收载。 他讲哪三准?七徵之后,以至四徽之前,这是钟准,一会我来讲。开始,下准在龙龈到七徽之间。四徽到一徽之后就是上准,我要请两个同学上来,在说什么?朱熹他在说古琴的三准,哪三准?龙龈到七徽之间是下准,七徽到四徽之间是中准,四徽到一徽之间是上准。 我还要跟大家再扩张一下,对于按音的研究在元朝时候就有非常清楚的表述,但是到了清朝给它稍微往前面又推了一步,叫做四准,按音有四准,古琴大家说按音有四准,泛音有四准,怎么来的四准。实际上是以七徽为终点。四徽和十徽,一会我给大家示范,我先讲一下他们的音准和七徽是提了一个八度,我们借用西乐的话来说,如果以正律来说,这个是半律,如果他说是黄钟,那就是黄钟,半黄钟,一徽和十三徽这是另外两个准,那么就是半半黄钟,这个地方也是半半黄钟,所以都是准,都是以起律的本音本律来定的,我马上给大家示范。 这就是我觉得我一直有一个愿望,我们中科院能够用自己的现有知识来验证,历代三分损益法和秦乐律到底对还是不对?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