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古琴艺术(四)

讲师风采
范煜梅
老师
讲师简介:
范煜梅,蜀派琴人,同等重要国学网站创始人。1987年师从蜀派古琴传人曾成伟先生学琴,二十多年操缦不辍,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视频简介: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范煜梅:好,我们来看一下,因为今天是礼乐队和国学社,还有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那我们来看一下,在明朝的宫廷它的诗歌,唱颂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个组合。打圆圈的地方是歌者,它是弦歌,是颂诗的。他说台,堂上俩人席地而坐,一个是琴,一个是赋,赋这个东西我想以后也只能开专题讲座,就是我们说的八音里边的一种乐器,在《周易》里面有,这个里面它有什么,有鼓、有陶、有声、有钟。然后他说堂下四个人,皆北面而立。就是弹琴的人和拨赋的人他在台上席地而坐,下面的人站起来,要面朝他。另外的两边列了多少个人,一边八个,歌者。他又说了另外一个问题,他就说是要干吗?要相对而立,这个标题说的是什么?这个是在宫廷里面,所以它这份礼的传承,乐的传承一直保持了的,它不只是在宫廷礼乐里面,包括祭祀都是这样,只是它的这种编制没那么大,而且它的配备没那么精良而已。 歌要和琴,琴要和声,声琴与歌如同一声,它有它的乐队的要求,判别要求。另外一个声高亦高、声低亦低,歌舞别法,只要声齐。就是唱,他这种唱颂诗歌要齐声,它的声,它的鼓,要合在一起,这就是明朝诗、歌、礼都在一起,还有琴。 这是朱载堉老先生在他的《律吕精义》里面给大家列出来的,朱载堉老先生也是跟我们大家息息相关的一个人,就是十二平均律的创立者,后来出了12平均律,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应用在音乐上,那朱载堉还是另外一个学问的创立者舞学,今天来的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吴老师。 今天已经到了王羲之写兰亭序的那个季节暮春了,我们听一下溥雪斋先生当年的录音《良宵引》。今天的主题是礼和乐,刚才我在前面说了,琴是礼乐兼备,在清朝有一位琴家叫程允基,他编了一部琴谱,他说了几个问题,他说什么呢?“礼以制其外之暴慢,乐以制其内之奸邪,务养其性情一归之于正而已”,然后怎么办?故诵读之辞欲制其内,行以养其性情之正者,惟琴有能事焉。就是这两方面都做得到的就是我们的琴学的修养,除了会弹以外,还需要什么?还需要会它的相关的理论。这样的话就能够做到两者兼备。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