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这个消费文化的变迁过程,主要是讲的最近一百年的发展,什么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看,就是在这个历史的长河来看,他分为这么四个阶段吧。
一个是草马时代,就是基本上欧洲一些学者。他们草马时代,为什么草马时代呢?就是说欧洲那个地方他和中国还不一样,和中国这个平原文化不一样,原来说像日耳曼人都生活在丛林里,丛林文化,中国其实是一种平原文化或者农业文化。就说在没有形成国家或者没有形成 这种国家的管理体制之前。就说是一种草马时代消费文化。
还有野蛮时代的消费文化,就是各个形成部落以后,部落之间混战的时间,内容也是一种野蛮时代的文化。
再一个到了手工业时期,什么随着国家建立以后,也手工业也建立了。其实这是在每个时代,他都有他的消费方式,前面几种不太讲的那么长了,因为课时的限制。
在一个说是从现在来讲,主要从手工业时代到机器繁华时代,这个变迁过程,出现了机器以后,生产率提高了,这种社会的这种物质的极大的丰富的, 带来的这种消费文化的转变。
像在机器工业之前, 就说是在生产效率提高以前,其实社会上生产的物质,这些产品,不足以满足社会上所有人去消费的,只能满足一部分人,就说所有的基本的消费的欲望,就说把他们基本需要,生理需要,还有这种物质的需要及满足了,他们说有这种闲暇的时间,像欧洲的一般就是贵妇,有这种,他们可以养个宠物,可以读读文学作品,可以到歌剧院去听听歌剧,他们说这种有闲阶级的状态。
在中国呢,像这种有闲阶级,到了清朝就是奇人,是吧?他呢,占社会主流的文化,其实是他们拥有的享乐的特性,我的生活是为了通过一些,创造业,生活方式,斗斗蛐蛐。也养个鸟?是吧?满足我这种享乐的需求,经常一堆人聚到茶馆里喝喝茶,他的这种社会状态,社会上还是只有一小部分人,一小部分人有这种文化状态。
这就是说凡勃伦在定义这种有闲阶级的时间,把社会主要看作两个阶级,一个是有闲阶级,在一个就是劳朴大众。就他们表现出一种非生产性,他们就说不用每天去辛苦的劳作,像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他们只是说我把我的土地租出去,按时收到租金,把我的规划好了,然后我有时间去听听小曲,从事一些娱乐活动。
就是在这种文化演进中,有闲阶级与财产私有制的同时出现的。财产私有制以后,就出现了这种,一部分人掌握了大部分的社会的资源,在中国这种,甚至欧洲的在封建社会都是掌握的,谁掌握的土地,谁就是这种有闲阶级,所以他是和私有制一块出现的。大家说是不在共产主义之前,都是私有制,是不是都是私有制啊?去研究研究啊,就说石器时代,包括原来的部落时代,他实际上不是私有制,他是也是公有制,我们说一个观点就说,我们发展了5000年,人类说发展了5000年,说叫共产主义是为了回到原始社会,想回到部落时代,那会财产也都是私有制,也是一种公有制的状态,这也是一种社会问题。
在现在社会当中掠夺性活动逐渐为生产活动所替代,在积累财产有日益获得成就优势的象征。就是还是有一部分人,通过这些方式去积累财产,获得收益。对这方面研究的比较多的一个人,就是说是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要是经济学的同学他可以知道,有这个凡勃伦这个人,他在1899年,出版了这本书叫《有闲阶级论》就详细了描述了这种,有闲阶级的这种生活状态。有闲阶级说,为了可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通过一些炫耀性的消费甚至通过说,比较这种谁家仆人多,谁家的贵重物品多,来炫耀他们这种对财产占有的状态。
还有一个他们的享乐消费,说他们闲着没事会发明一些方法来娱乐自己。马术就是这么发明出来的,然后几个人找人去骑着马溜达溜达,看看要是什么样的马,马其实什么样的,马尾有多长,马蹄有多高, 这种算是好马,定以这种标准,然后大家去欣赏这种标准,他这么一种状态。就是有闲阶级的消费,呈现在享乐性、炫耀性、还有身份性。通过这种他们有闲就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满足,满足这种,自己对现在来说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就是精神生活吧。就是享乐性。
劳朴大众呢?是一个什么状态?讲到劳朴大众,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这种,欧洲的这是(07:12)一幅画,就说劳朴大众就是整天在田野里,可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天到头的劳作,不停的劳作,像知道资本主义这种流水化的生产也是,一天工作十个小时,甚至没有休息时间,整天在这个工厂里辛苦的劳作,就是说社会上大部分人是处于这么一种状态,只有少部分人拥有这种休闲的消费状态。
就是说包括工业之前,工业之后,到瓦特发明这种蒸汽机之后,社会的劳动效率慢慢提高了,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不断的增多,这从十八世纪在英国在欧洲,到十九世纪传播到美洲,这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效率就提高了,人们不光是通过这种机器来提高这种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这种劳动的方式,组织的方式,大家讲,要是学管理学的都知道,亨利福特就是发明了流水化的生产线,也是这种,他实际上不是说,通过机器来提高这种生产的效率,而且通过生产的组织方式来提高这种效率,所以说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这种社会的生产效率,社会上产品的产品出现增多。
但是说是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之后,大家是不是每个人都会享受到这种物质的满足,或者说社会上的产品,公平的在每个阶级,每个人去分配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知道说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大家才意识到社会不是一个公平的分配机制,在资产阶级社会仍然是一部分占有这个多数的财产,少部分人就是还是,大部分还是一些劳朴大众大众,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十个小时,都没有休息时间的,仍然仅仅能勉强糊口,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美国三十年代为什么出现这个经济危机呢?其实不同学者的观点也不同,他观点是我们说你社会生产出来的财富,是不是他要流动起来他才能,就说有一部分人去购买你这个产品,才去他社会和财富才会流动,形成这种良性的循环,你不能生产出的产品满足人们的消费,就表现出这种生产产品的过剩。他实际上资本主义发展到那个时段,1930年以前,其实他是这么一种状态,社会慢慢失去均衡了,社会上生产这种产品,原来说在这之前,机器,劳动效率提高之前,你只要生产出的产品就有人去买。但是到了这个时代,也表现出生产也是过剩了,资本家生产这些产品已经没人去买了。所以有些资本家投入,他们拥有资本,我拼命的想扩大规模去生产,生产之后,结果没人去买,那么就说社会不能实现,这种财富不能实现良性循环之后,就出现了这种经济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所以说为什么说,罗斯福是一个比较伟大的人物啊,是罗斯福改变了这种现在资本主义的格局, 满足资本主义。其实他是他不仅仅说是,通过现在我们潜伏的理解是怎么理解的,说罗斯福之所以能挽救美国经济,他是使用了凯恩斯的政策叫“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调解这个经济的刺激,然后经济就突然发展起来了,像现在中国一样,一遇到经济不行了,碰到什么危机了,政府就大把大把的往里投钱,是不是这么回事?
其实你回过去,现在已经过去将近八十年来,罗斯福那时候是不是这么简单的处理问题呢?其实他不是这样的,你看他也他除了就是说,通过一些稳定经济的政策之后,他通过了一系列的协调这种劳动关系的这种法律,包括这种在35年出台这种,1933年他就推出了一个什么《全国产业复兴法》里面就规定了 ,你工人可以自由成立工会,工会你可以和资方去谈判。然后你可以拿,在这个劳动当中你可以分到多少人工资,是这样的。
然后在1935年就把这个关系更明确了,更加详细完善规定了工人们享有的权利,并增强了立法实施的可行性,他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制约机制,你有了工会在有了资方的对抗,这个社会的利润就可以分配的更加均等化,相对均等化的,然后说资本家生产出的产品,是不是就可能说你工人分的比较多了,而这个他们就可能在去购买,所以说产生 这种机制。
而现在中国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好多人说,到我们毕业的时候,一个月,研究生一个月挣4000-5000的,我们本来没多少消费的,然后又通过高房价,把钱,大家要买房子,要还房贷,然后就把钱。中国不光是税高,然后就把钱在收回政府去,收回到一些房地产商去,你这样,思想说国内说整天说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我说到了现在,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月光族,怎么去扩大内需。我说贷款消费,那也不是一种好的状态。所以说中国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美国八十年前遇到的问题,就是说,中国是用凯恩斯的比较简单的理论去解决问题,说罗斯福在八十年前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我们只要把这些东西想清楚了,那么改革才能,就是说这个社会怎么去改,才能弄清楚,但是我们现在还是简单的就是说,简单的凯恩斯主义。他一遇到经济不行了往里投钱,不行就政府干预,这种状态,是不是能够实现这种促进消费,在实现社会的这种良性循环。是一个疑问。
在关键是,其实这个要是说这个能顺利发展下来,从罗斯福以后能够顺利发展下来之后,欧洲要是也采取这种政策,那么资本主义就会顺利发展了,但是遗憾的是其实在欧洲因为这种状态,这种分配状态没有得到改善,而是像德国像意大利走向这种法西斯。他实际上也是一个 工人阶级运动的结果,虽然美国说能把这种阶级的对抗给慢慢通过这种改革给消化了。但是在欧洲,像德国他就没有通过这种改良的方式,把这种社会的矛盾给消解下来。
而是希特勒上台的时候,是通过工人运动,工人运动把他推上台的,然后后来,希特勒,然后希特勒是然后又把这些工人阶级,实行的这种经营统治,这是研究历史的都知道。所以消费来说在二战,二战这将近十年的时间,基本上也没得到多大非常,消费文化也没发生多大的变化,美国说一开始不参与战争,发展生产,发展消费。但是到后来也参与战争了,基本上全世界又虚度了十年。消费文化其实是一种也没有太多的,就是说发展,战后,美国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欧洲的经济基本上在马希尔计划的这种支撑下,在欧洲也实行了这种工会的制度,实现了这种制衡的机制。社会的分配走向公平了,说慢慢的,普通大众也有了一定的财富,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这种,社会逐渐出现了这种享乐消费的大众化,出现了这种在享乐消费大众化之后,出现了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消费的个性化。
就说战后,美国经济得到了发展,其实出现了很多,这种文化的变化,消费文化的变化。出现了像垮掉的一代,大战以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的年轻世人和作家结合体,因为现在不是战争年代了,有吃有喝的,大家就成了这种发委屈,发牢骚的时代了,就是说美国进入垮掉的一代的这种文化状态。
在后来的一些人对反对越战,出现了这种CP式的这种文化,他们也是反对主流文化。 一堆人拉帮结伙,表现出他们这种状态,主要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说(18:05)和有组织的零落团体,在往后表现一种社会运动的形式,他的(18:11)主义和平运动的主张,在思想界影响很大,甚至他们主要在,打的一个主要旗号是反对越战。他们的这种社会状态其实也是比较混乱的,他们这种消费文化就带动这种,产品会有所不同,你像他们,包括穿的衣服,头上男的也留着长发,(18:40)在有这种标志性的这种,这种事情,社会上很多年轻人也会争相去模仿。
在后来到了朋克时期,这是到了朋克时期也消费的,就是说在CP式文化之后,也音乐方面朋克时代,他们有他们代表的这种文化状态。在一个像英国著名的设计师,他就说在获得了一个英国的帝国荣誉勋章,其实主要他不是说他就,这是一个文学家,或者是一个社会学家。他是一个设计服饰的,他设计的服饰能不带来那种消费文化,他开的小店被认为朋克(19:41)所以说,设计师也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去设计他的产品,引导消费。
在有一个到了哥特时期,他是一种什么状态,就说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电影是吸血鬼是吧?其实类似那个时代的一些生活状态,他用妖怪的方式,表现最黑暗和最阴沉的一面,采取阴影合成,合成的效果,加工前朋克时期的(20:18)是他们见到一种不详的悲伤的,甚至通过这种壮观表现这种,悲伤的方式。你看他的饰品的设计,也体现出了他的阴暗阴沉的一面,通过一些,甚至一些小刀形,尖刀形的设计,甚至像一些银器里面暗含的这种灰色的色彩,来体现他这种文化状态。社会如果有人去追随这种文化,使这个,觉得这种文化,我有可能会成为这个文化的一员。他们会去购买这些产品,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