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二)

讲师风采
高志前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讲师简介:
高志前,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视频简介:
理论上来说,经费密集度通常有三个指标:第一是研发经费和销售收入比;第二是研发经费和工业增加值比,它比研发经费和销售收入比标准合理的地方在于研发经费和增加值的关系更密切一点,因为研发经费投入了,但收入增加可能跟研发没有直接关系,而工业增加值则不同,它除了成本这一部分外,更多是同研发密切相关,所以,我国也通常采用研发经费和工业增加值比来衡量;第三是研发经费和利润比,利润比增加值更能体现研发的成果。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那么前面我们讲的这个它的规模,它的利润率的情况,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高新区我们靠的是什么发展,前面我们从一般概念上讲说,前面的这个研发主要是发达国家做,它在我们国家现在也,入市之后也把一些研发基地转移过来了,转移到这儿中国的研发基地,不管叫研发中心还是叫研究院也好,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占北京最大的是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研发,面向的市场就是中国本土市场,因为它是为了你的消费者,在欧美国家它的消费者的口味要求整个都不一样,甚至比如说一个计算机风格它可能也不一样,所以它就要为了你的消费者去进行本地化的设计,是这种设计。当然原始性的,更基础性的不一定发展,他还得在他那儿。第二类的研发呢是把你这儿作为区域研发总部,比如说他在亚太,或者说亚洲建立一个研发基地,面向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而是整个亚洲地区的,它不可能亚洲地区大多数国家都建一个,只建一个,那么好,他认为中国是条件最好的,为什么呢,研发人员数量多,素质也比较高,而且成本很低,这个第二个整个配套的也比较好,要什么都有,第三个就是整个的环境相对来说也比较好,因为我们入市之后对最近这些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是做了不少工作。所以它把这种基地放在这儿。那么从高新区的这个研发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呢,在产品的品种数里面,将近80%都是我们企业自己的这个用自己的技术,然后其中有15%左右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然后呢还有其他的这个来源,包括从大学研究机构和其他这个地方转移的。就是从技术来源来看,那么这些技术经过研发之后变成产品销售之后,它的结构大家看,国外呢是15%的技术,获得了30%将近35%的收入,而我们将近80%的产品销售收入占65%,那么到出口创汇,就更不一样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