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将之秦良玉 乐毅

讲师风采
解说
暂无
讲师简介:
暂无
视频简介:
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确尤其是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的事迹却被岁月的洪流渐渐淹没了。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女子,她的家族虽因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而汉化,却能保持着苗族强悍崇武的特点。明神宗万历元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边。父亲秦葵饱读诗书,见多识广,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瀚,下有弟弟秦民屏。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生得如花似玉、聪慧伶俐,深受父母宠爱。父亲不仅依汉族大家的风范教秦良玉诗书字画,也不忘苗家传统从小训练她武枪弄棒,骑马射箭。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刚满20岁的秦良玉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因石柱地处偏远,民风剽悍,时有叛乱兴起。所以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秦良玉协作丈夫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创制了一种叫做白杆长矛的武器,并组建了一支数千人马的以手持白杆长矛为主的白杆兵部队。白杆长矛上佩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兵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令叛军闻名丧胆。他们夫妇俩就靠着这支部队威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 万历四四一年即1613年,秦良玉丈夫马千乘因受奸人所害私于狱中,一下子变成孤儿寡母的秦良玉以大义为重,接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于职守。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满人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努尔哈赤为帝,公然向大明边境挑衅。辽东情势危急,朝廷重调全国兵马赴援。秦良玉此时已经46岁了,仍然亲自率领三千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兼程北上卫边。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沈阳之战中,秦氏兄弟率白杆军率先渡过浑河,血战满洲兵。大战中杀辫子军数千人,终于将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但是由于众寡悬殊,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军战死,但也正是由此开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军名闻天下。不久,朝廷又诏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诰褒奖。 其后,因秦良玉智勇双全,朝廷任命她为把手山海关的主将。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清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后来清兵暂时放弃了骚扰边境的举措,于是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当秦良玉率领白杆军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把她磨炼的愈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好一派大将风范。 又过了十来年,起义军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年过花甲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她率领白杆军连战连捷,解除太平之围,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了不少苦头。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粮饷短缺,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如潮水般涌进川蜀,整个占据上官兵无法取胜。秦良玉万般无奈,只好退保石柱一地。张献忠东征西战,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柱弹丸之地无可奈何。 清顺治五年端阳节过后,75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军后,刚刚迈下挑花马,身子突然一歪,溢然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的豪迈生涯。据说,至今四川石柱县还保留着秦良玉的故居和她用过的盔甲兵器。当地百姓提起她的事仍然如数家珍,无不为家乡曾经出了这样一位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而骄傲。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