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将之杨家将(下)

讲师风采
解说
暂无
讲师简介:
暂无
视频简介: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宗保之子)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现在甘肃省的甘谷县安远古城至今有校场坡,演武亭地名,还有柳城遗址。安远城南十余里有香台山,山颠有座大冢,俗称六郎峰,相传为杨六郎的墓冢。 杨小弟:现在的名字就叫安远镇,原先就是叫柳城,就是杨六郎在这个地方驻扎的时候修的城,一共修了四个城,南城、北城和中间那个叫大城,(当时杨六郎)修城的时候中间出了一个环节。就是那个城墙塌掉了一些,最后官兵就是从这件事上做文章,把他(六郎)五牛分尸了。分尸以后,把他的遗骸就埋在了香台山上。这个山上有三个坟地,那边也有三个,就是防止(别人)把忠烈的遗骸挖出来,侮辱了(忠烈)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我们走的这个地方,就是最早修的柳城(所在地),那个(遗留下来的实物)就是见证了。 节目导视: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杨家父子前仆后继继承和发扬了杨家衷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的为保卫祖国克尽职守,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结能道之。 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编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了十分详细和感人,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于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杨家将已经远远走出了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衷心报国的伟大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