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修身育人之谈《三字经》论磨练成才

讲师风采
王大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讲师简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视频简介:
孔子说,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教导男孩子,他摔倒100次,我们要让他爬起101次,永不言弃,后发制人。但现在独生子女多,我们给他们的逆境少,顺境多。逆境是君子成大业的荆棘之路。现代有位卢勤老师,她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知心姐姐”,她说道,教育孩子就是要往死里夸,我主张适当的惩戒,那究竟应该做什么呢?同时,将通过《三字经》的名言,为您详细介绍孩子怎样成长。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王大伟:孔子跟我们说,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三军的帅,那个大帅旗能倒,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打不倒,我的志不能丢。这个男孩子你教育他,摔倒一百回,要让他怕起一百零一回,永不言弃,后发制人,卷土重来,这是我们教育孩子。所以,现在呢,我们独生子女多,给他的逆境少,顺境多。 大家看,逆境是君子成大业的荆棘之路。猛虎别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后发制人、卷土重来,成就了多少伟人和霸业,这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么一个传统。现在教育孩子有很多种观点,咱们有一个卢勤老师叫知心姐姐,是一位教育家,我非常尊重她、崇拜她。知心姐姐就说,教育孩子有一个秘方是什么,就是把孩子往死里夸。怎么教育他,哎呀,你太好了,你太棒了,你怎么这么棒。可是我呢,就跟她的观点有点不一样,我是师范大学学教育的。我们学教育有一句话,叫男孩的耳朵是长在屁股上,男孩过去就是要打一打。但是现在呢,咱们说打不好,最多惩戒一下。所以我们两个人呢,在做节目的时候呢,知心姐姐就说往死里夸,我就说男孩的耳朵是长在屁股上了。结果我们两个人呢,就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结果说着说着,别人以为说你们俩是不是吵起来了,没有,我们俩就是说着高兴。结果,大家猜猜最后结局怎么样,那个节目收视率特别高。大家就看,原来是这样,就是教育孩子,光夸也不行,光打也不行。 所以,大家看,赞赏和逆境和惩戒是一支渡船上的两支桨,我们划这个船,两只手往前划。我们这个手老划,老划,老是鼓励他,这个船打转转。这个孩子老是去惩戒他,老是去批评他,这个孩子也不往前走,也打转转。所以,我们说教育孩子呀,一定两个方面都要有。 大家看《三字经》,里面有一这样一句话,叫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这个孩子教育不好是谁的责任,是你当爹的责任,跟别人没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你要是不对孩子严格要求,那是你老师无能,是你老师懒惰。所以,在座的可能也是做爹、做妈的,对于孩子,我们是不是尽了责任。孩子不成器,我们自己有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 再看下面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你要让孩子知道道理,那就像雕刻一样,你得下功夫,你得去下时间、下精力。就像琢磨一个玉器一样,你不下精力,不下时间,怎么可能让孩子成才。大家看,我刚才来的时候拿了这么一个东西来,谁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猜一猜,真聪明你们,这个东西在潘家园,礼拜六搁了一上午没人要,多少钱,30块钱,愣没人要,一上午搁那儿谁都不要,谁也琢磨不透它是干什么使的,都以为是过去练剑的一个木剑是吧? 不是,大家看,这里面能打开,它能打开,这个是家法,过去这个家里头要是教育孩子,你不听话,出去惹了事,这是打屁股的。你跪在那儿打两个板子,吓唬吓唬你,你这一打,你听有声,它是啪啪啪,不疼是吧,带声的,这是家法。可是大家看里头是什么,关键是里头咱们没见过,你看这有很多机关,你把它打开,把它打开里头是个什么,戒尺,见过戒尺没有?戒尺,这个是打手板的,这个是打屁股的,这个是你不好好念书,它打手板的。这个打手板,打得再厉害,疼,但是不伤人。你看人家有讲究,打这个手,因为手上都是十指连心,有很多穴位,有很多神经,虽然打得很疼,但是它打不坏。 这个戒尺上写着什么字,写了四个字,叫朴作教刑。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刑罚,对孩子的刑罚。朴作教刑,这是咱们老祖宗的一句话,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教育孩子有夸的,但是也有惩戒的,这是咱们给大家讲的这么一个东西。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