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修身育人之谈《传家训读格言》论修……

讲师风采
王大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讲师简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视频简介:
民国的时候,很多影印的书籍是教人行善,教人防止犯罪行为,教人能够自己修身养性。古时候有句话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规炬方圆,是君子避祸,自保的依据。通过《传家训读格言》这本书,借用老子、孔子等知识渊博的古人的为人之道。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能够修身养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王大伟:民国的时候,有好多人印制一些教人从善,教人防止犯罪这方面的书,教人能够自己修身养性这方面的书。 过去有一句话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知道是什么吗?规矩,规是圆规,矩是什么?直角尺,就是咱们说的三角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你要是想画一个方必须要用矩,你要画个圆必须要用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规矩方圆是君子避祸,自保的依据。酒色财气烟,这五种东西断送了多少鲤鱼化龙的幽梦。 子曰,老祖宗说话很简单,是这么几句话。见贤思齐,见不贤我们自己心里拿捏的住,是吧?这就是我们自律的标准,看见人家好了多学习,看见有做得稍微些小不然不太好的事情,我们说自己可要小心,别按照他的道路去走。 这个善书,这里边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人叫什么呢?大家看,光绪22年陕西省同声府(01:56音)董守义。这个人一辈子,我估计他也没想到咱们大家能知道他。一个老农民突然有一天发愿要行善,他怎么办?倾家荡产,家里也有地了,也有牛了,把这些东西都卖了。卖了以后攒了点银子到北京来,发愿刻善书,结果他就把这一本书给刻出来了。大家知道刻一本书可比现在出一本书难多了,都是用那大枣木板,多少块板把它刻出来。刻出来以后这个老头怎么办?这个董守义看了看很感动。每天挑个担子,这一面摞的是木板,这一面放的是纸和墨,每天挑着担子走,一赶集,看到这有赶集的,把那个担子往地下一放。说各位,你们谁愿意要我这本书,他这本书就是让大家行善的,别犯错误的,别犯罪的,我免费给你印。你要是没有纸,不要紧,我这儿预备着纸,你要是要,我给你印一本,印完了以后,你拿走。他最后印了多少?印了几百本,几千本,就是这个老头子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不求名,不求利,这叫印善书。 这个善书里面有好多教我们行善的东西,看第一个叫《治家教子歌》。明教子,暗教妻,莫将性惯,幼而学,壮而行,梁歪柱偏。什么意思呢?教子的时候,孩子犯个错误当面批评。爱人犯了错误,你不能当面批评,你当面批评她脸面上挂不住,回去好好劝。你要是不教孩子好好的读书,好好的走正道,就像家里的梁歪了,柱子偏了一样。 《劝戒赌博歌》,腹无食,身无衣,晚歇庙院,临危时死旷野,尸首不全。这是赌博不学好的。过去赌博的人太多,所以他教你戒赌,你看啊。因赌博漂父母,妻子离散,因赌博落乞讨,浪游外边。他说赌博的这些个危害。 大家看《戒洋烟》,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烟大冲天,烧尽田园地产。这是吸鸦片。鸦片战争,虎门硝烟,祸害中国,鸦片祸害中国不轻。大家看烟枪一支,什么叫烟枪?各位可能没见过。见过烟枪吗?你看这是烟枪,没见过烟枪。这个是烟灯,这是一套,大家看啊。这一套吸鸦片的东西,这就是董守义的歌里说的烟枪一支,把这灯一点,躺在这儿吸这个烟。很讲究,这一套东西你看。这是盛大烟的银盘子,你看这是一把小刀,这个小刀里面讲究,大家打开一下就像吃西餐似的,有挑的,有割的,刀叉都齐,专门为了抽大烟专门设计这么一套,专门割大烟的东西。 现在我们在中小学生里也在普及预防食用毒品、吸食毒品。要想很多办法告诉孩子什么叫鸦片,什么叫海洛因,什么叫吗啡?这都是传统毒品。但是现在又有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是什么?K粉、摇头丸这些东西。甚至说有一些个处方药它都可以上瘾,所以这个都要教孩子。大家看这个善书教给大家别吸吗啡,别去赌博,别去做坏事,要知足,要本分好好的生活。 大家看这是英国社区警务之父约翰·安德逊,他说什么呢?他说警察诞生时期很短,大家知道警察多少年到现在?一百七十七年,1829年罗伯特·比尔建立伦敦大都市警察,没有警察以前谁管这些事呢?没有警察管。那么这些吸烟的,这些个赌博的谁来管呢?靠什么呢?大家看就是靠无形警务论,什么叫无形警务论呢?宗教、文化、传统。所以安德逊有一句名言,这句话我觉得非常好,就是一个社会不仅仅要打击邪恶,更要弘扬正气。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