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七)—兵临城下(下)

讲师风采
赵晓岚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讲师简介:
赵晓岚,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
视频简介:
在南唐内外交困的危急关头,李煜却中了赵匡胤的反间计,自毁长城,杀了对他忠心耿耿的将领林仁肇和大臣潘佑、李平,酿成了无法挽回的过错。走到这一步,一直对李煜这块“自留地”虎视眈眈的赵匡胤,认为吞并南唐的时机终于成熟了。那么,赵匡胤的军事行动是如何开始的?面对软硬兼施又咄咄逼人的赵匡胤,李煜又将怎样来应对呢?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将为您描绘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人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赵匡胤虽然读得书不多,可平时大约也听手下的大臣提起过这个倪若冰,知道是樊若水搞错了。不过他很懂得保护这个心气很高的人的自尊心。他不但没有揭穿他,反而笑呵呵地对他说,看来你知道不少古人的事呀,不错不错,我给你改个名字,就叫知古吧。于是樊若水就成了樊知古。     尽管这个樊若水或者叫樊知古,他的学问根底不够扎实,可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再不好,可只要领导拍了板,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于是樊若水最终还是被赐及第,也就是说被录取了,并且很快就安排了职务,专门负责搜集南唐的军事机密,参与攻打南唐的准备工作。而他的造浮桥渡江的建议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宋朝开始在湖南一带的水域中,大量建造做浮桥用的船只。等宋朝的先头部队攻下采石矶之后,这里的造船工作也已经完成,并且在石牌口,就是今天的安徽怀宁还举行了一次模拟演习。     随着赵匡胤一声令下,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顺流而下,迅速抵达了采石矶,从长江的北岸一直铺到南岸,船上再用铁链和绳索一绑,铺上厚实的木板。只三天的工夫,宽阔的长江江面上就出现了一条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巨型浮桥。 画外音:     公元974年闰十月,采石矶江面上出现了一条巨龙,横跨大江南北。这座浮桥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数十万北宋大军如履平地般地从长江北岸滚滚而来。那么,面对闻所未闻的浮桥渡江事件,李煜和他的大臣们又会做何反应呢? 赵晓岚: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泡在书本子里的南唐君臣们,在听到宋朝军队准备建浮桥渡江的消息时,根本没有想到这有可能变成现实。李煜跟他手下最宠信的大臣张洎谈起这个事情时,张洎说,陛下,我敢保证这一定是假新闻,我读了这么多书还从来没有哪本书上记载有用浮桥过长江的事呢,这消息一定不是真的,即算是真的,他也一定不能成功。李煜一听就放心了,说,哈哈,我也说嘛,这个事情就像小孩子过家家是当不得真的。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就在李煜和他的书袋子大臣们还在把浮桥渡江当做一个天真的童话的时候,宋朝的兵马粮草已经沿着这座开创了历史的大浮桥,源源不断地运过了长江。当李煜接到这个消息,顿时慌了手脚,马上调动部队想从水路两路来进攻在采石矶的宋军,想要摧毁这个浮桥。可是却被站稳了脚跟的宋军打了个稀里哗啦、一败涂地。 打败仗的消息传到金陵,李煜知道大难临头了。他别无选择,只能做最后的挣扎,打好金陵保卫战。于是,他下达了戒严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动员群众出钱出力保卫国家。同时,他还下令,在各种公私的文书上停止使用北宋“开宝”年号,改用天干地支纪年。当年就叫做“甲戌岁”,以此来表示何北宋彻底翻脸,不再接受赵匡胤的领导。 从李煜的这些举动来看,他似乎确实有跟赵匡胤血战到底的决心。可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光有决心那时远远不够的。在赵匡胤这头真正的大老虎面前,李煜就像一只软弱的猫,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了。何况在这个时候,李煜他又犯了用人方面的错误,导致局面迅速地恶化起来。 画外音:     有关李煜和他统治的南唐的悲剧结局,后世评论有多种说法,其中不乏对后主李煜的同情。有观点认为,李煜的父辈、祖辈给他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让不谙政治权术的李煜来收拾,确实是勉为其难。     那么,当赵匡胤发动的这场想要灭亡南唐的战争终于来临时,李煜在用人上究竟又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继而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