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二)—弱国君主(下)

讲师风采
赵晓岚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讲师简介:
赵晓岚,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
视频简介:
李煜登基的时代,南唐已经风雨飘摇,一片凋敝。此时,北方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开始谋求自己吞并诸雄、一统江山的霸业,不断向各个割据政权发起攻势。而书生气十足的李煜面对北方大宋王朝咄咄逼人的威胁,会做出怎样的决断,是奋起反击、针锋相对?还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呢?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赵晓岚将为您精彩解读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人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据说在南北朝时代,梁朝的一个皇帝,好像是梁武帝吧,他在一次招待酒会上就和他的人事部长,就是吏部尚书蔡撙打招呼。他就叫了蔡撙很多声,他说蔡撙,蔡撙。那蔡撙假装听不见。然后他没办法,他就说蔡部长。蔡撙这下就站起来答话,还很严肃地对皇帝说,我是有职位的人,陛下不应该对我直呼其名。搞得皇帝是很不好意思。现在赵匡胤给李煜这个“诏书不名”的待遇就等于什么呢?等于是先扇了他一巴掌,叫他规矩点,别忘了宋朝的领导地位。然后,又给了他一颗糖,安慰一下,表示我还是很给你面子的,你就乖乖地做我的大臣,做你的小主子吧。   李煜是个聪明人,对于“诏书不名”的含义,他自然是清楚得很。可是凭着南唐日益衰弱的国力,他怎么敢跟赵匡胤去挣这个待遇呢?不但不敢挣,他还得积极配合赵匡胤给他的这个定位。每次会见宋朝派的代表,他事先都要脱掉天子才能穿的黄袍,改穿紫袍。另外还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李煜是如何地陪尽小心。古时候,在皇宫正中央的屋脊两头都各装有一个叫鸱吻的东西,是用陶瓷做成。样子有点像那个往上翘的鱼尾巴。这个鸱据说是海中的一种生物,能够喷浪降雨。因为汉代的宫殿常常遭受火灾,所以有人就跟汉武帝吹风,他说如果在宫殿的两头,屋脊的两头都装上这个鸱吻的话,就可以防火免灾,保证社稷的安宁。汉武帝就信以为真,就照此办理了,虽然效果怎么样很难说。但是汉武帝灾历史上的名气太大,后世的皇帝大约都有些偶像崇拜心理。于是看样学样,就把这一套神神道道的,这个迷信的东西都继承下来了。到后来竟然就成了表示帝王威严派头的一种象征。所以南唐的宫殿上面自然也装有这样的鸱吻。不过李煜他因为刚登基,由于一不小心就闹出了一个怪鸟风波,他早就成了惊弓之鸟。所以现在看到这个东西,他也觉得碍眼了,生怕宋朝的使者回去对赵匡胤一说,又刺激了赵匡胤的神经,认为他仍然想跟这个大宋天子平起平坐,那麻烦就大了。于是,在每次宋朝代表来之前,他就叫人把那个鸱吻给拆下来。等这个宋朝代表走了之后,他再叫人把它给装上去。 画外音: 李煜的服软认输,并没有打消掉赵匡胤想要吞并南唐的意图。此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动荡和“五代十国”间的优胜劣汰,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定势。历史选择了北宋作为完成统一大势的执行者。而既不能整军经武,又不能驭臣治国的李煜,不可能扭转这一历史大势。不过,李煜毕竟是一国之君,面对咄咄逼人的赵匡胤,难道他就真的连一点抗争的心思都没有动过吗? 赵晓岚: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我们前面说过,李煜这个人,虽然从小就沉浸在文艺世界里面,但是他对现实的危险,还是有些嗅觉的,所以他能够及时地躲避哥哥对他的猜忌,能够远离南唐的政治第一线。但是,毕竟李煜,他只是能够在文艺世界里面随心所欲,跑跑野马的书生,在加上南唐的国力远远地弱于宋朝。要他去跟身经百战的赵匡胤搞武斗,那可真是秀才遇见兵,结果如何,不用想都知道。 所以,当有个商人向他提供情报,说在长江上游的某处地方的一个芦苇荡里,藏着宋朝的许多战船,如果派人去放一把火,那可就是灭掉了南唐的一大威胁。但李煜他是怕引火烧身,终究不敢下手。不敢不敢武斗并不表示李煜和他的大臣们不想文斗。其实他们也很想利用文化上的优势,为自己找回一点面子。在这方面,李煜有过成功的经验。在他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他就和他的手下一起导演过这么一出恶作剧。 那个时候,南唐的上级领导,还是宋朝前身的后周。后周就派了一个叫陶谷的人到南唐来做大使。这个陶谷非常地骄傲自大,经常搞得南唐君臣下不来台。有一天,这个陶谷就在宾馆里看见一个做杂务的美女,一问,原来是这个宾馆里某个老头的女儿,死了丈夫,回娘家来住,就顺便帮父亲做做事情。陶谷一听,哟。这么不幸啊,可真是红颜薄命啊。于是两人就交往起来。这一来二去的,陶谷的魂就被那个美女给勾跑了。眼看着他就要卸任,回北方的日子是一天天地临近,可是偏偏还没办法上手。这个陶谷就整天地唉声叹气。没想到有一天夜里,这个美女跑来了,主动地投怀送抱。亲热过后,美女就说,她说你就要走了,给我写首词吧,也好留作纪念。在这个时候,陶谷还有什么话说呢?大笔一挥,就写了一首词《风光好》,词怎么说的呢: 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宿眠。别神仙,琵琶弹尽相思调,知音少,再把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这里我简单地解释一下,这个邮亭就是古代旅行的人住的地方,大约相当于我们的旅馆。神仙就比喻那位美女了。鸾胶是什么呢?据古书《海内十洲记》的记载,说是在凤麟洲这个地方住了很多仙人,他们能够用凤凰的嘴尖和麒麟的角去熬成一种膏。这种膏可以把弓弩,就是射箭的弓弩的断弦给接上,所以叫续弦胶,又成为鸾胶。到后来就用来比喻什么呢?死了老婆以后再娶第二个不叫续弦嘛。这个歌词的大意就是说,咱俩这是好姻缘,还是不好的姻缘哪,才刚刚甜蜜了一个晚上,就要离别了,那琵琶把所有相思的情歌都弹完了,可没有几个知音,我们要把鸳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