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第三十二集(下)

讲师风采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讲师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
视频简介:
《三字经》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唐太宗李世民夺取皇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李世民清醒地认识到“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掌握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很容易独断专行。那么魏征是怎么成为唐太宗的宰相的?他又是如何冒死向唐太宗进谏的?而开创了唐朝第二个盛世的唐玄宗,是不是因为宠幸杨贵妃而导致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字幕配画外音】唐太宗说是一个明君,但毕竟是一个皇帝。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魏征生前虽然得到了唐太宗最高的礼遇。但魏征死了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唐太宗为什么要把魏征的墓碑推倒呢? 【钱文忠】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唐太宗和魏征毕竟是君臣关系,不是朋友关系。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错综复杂的一面。古人讲“四不可靠”,哪四件事情呢?一共就八个字:“春寒、秋暖、老健、君宠。”多有哲理。春寒、春天冷这个事情靠不住,为什么?一会儿就热了,天一会儿就暖了。所以春寒是长不了的、靠不住的。秋暖,你到秋天的时候,觉得很暖和、很舒服,对不起,也靠不住。为什么?冬天马上就来。老健,上了岁数了,觉得自己特别健康,那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人的身体也有自然规律,上了年纪你得小心啊,不能觉得自已健康,想干嘛干嘛,老健是靠不住的。最靠不住的是君宠、皇帝对你的宠爱。皇帝对臣子的宠爱,你是最不能当回事情的。你什么时候知道皇帝翻脸啊?谁都不知道。所以这是中国古人讲的“四大靠不住”。 而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也的确应了这个话。魏征死后半年,因为一件小事,李世民突然怀疑他结党营私。其实子虚乌有的事,但李世民突然开始怀疑了,魏征已经死了半年了。而且当时又有传闻,什么传闻呢?说魏征曾经把进谏的这些意见,写下来给别的大臣传阅过。那这个唐太宗当然受不了,因为你面对面跟我讲是一回事,你居然把向我进谏的东西,有的时候是一对一的,你居然写下来,在臣子之间传观。你什么意思呢?你沽名钓誉啊。所以唐太宗大怒,推倒墓碑。也就是说,李世民毁掉了自已的镜子,魏征死后半年。 但是,为什么说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呢?的确是一波三折。李世民终究不是昏君,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和臣下在商量,是不是要派兵去攻打高丽的时候,再次想到、也提到去世已经一年多的魏征。他怎么想到魏征的呢?也很有意思。李世民自负地说,魏征生前劝他不要东征高丽,但是魏征的进谏是错的。我李世民当年之所以不说他是错,是为了防止阻塞言路,错的意见我也听。当时他很得意地讲了这么一段话。但是李世民东征高丽失败。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想起自己曾经大言不惭地批评过魏征的进谏,这个时候,不得不对群臣说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说如果魏征在,绝不会让我进攻。也就是说,你们都不能跟我直截了当进谏,假如魏征在,我就不会东征高丽,我就不会失败。所以李世民一方面承认错误,一方面又下令把魏征的墓碑再树立起来,并且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魏征的爵位。就到最后他又清醒过来。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