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络谣言关键靠法治(四)

讲师风采
支振锋
讲师简介:
支振锋,知名青年法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期刊《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内部刊物《研究报告》(月刊)及《观察与交流》……
视频简介:
自从人类社会以来,谣言就一直伴随着人们。网络时代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的特点,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什么特征呢?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焦虑或者不安定,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这种社会转型带来人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升降起伏的时候,这种心理转型,这种心理的失衡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说美国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什么实验呢?在美国军队里面做的一个实验,比如说我们知道军队有空军和陆军,空军它的晋升是最快的,很容易就升职了,开一架飞机的可能是一个少将都有可能,但是陆军是晋升最慢的。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战争往往都是高科技,所谓外科手术式打击,最后陆军就是最后占领的时候才会用上陆军。战争机会少,见效又慢,所以陆军的晋升是最慢的。那么从常识来判断,按说美国陆军的士气应该是最低的,空军士气应该是最高的。但是研究表明情况恰恰相反,空军的士气最低,陆军的士气最高。为什么呢?就是空军由于他经常的会出动战斗机去执行战斗任务,所以他有很多的升迁机会,而这个机会分配给谁就意味着谁有更大的升迁机会和可能,这就导致一个心理失衡。你比如说我们俩是战友,同一个军校毕业的,同一年入伍的,我们俩可能都是中尉军衔或者上尉军衔。好,这一个战友到伊拉克执行了轰炸任务,回来之后升为中校,而我没有执行这个任务,所以我就不平衡了,为什么?我的飞行技术更好,我的战斗经验更丰富,为什么不派我去呢?我如果去的话,我执行任务更好,我不就更容易升迁了,这种事情一多,他有一种攀比,他的地位会发生升降起伏,心态也会相应的发生起伏。而陆军这种情况少一些,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空军里面的抱怨最多,谣言最多,而陆军相对稳定,士气也比较高,所以这是有社会心理学依据的。 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情绪宣泄或者是利益角逐,我们刚才讲到了社会问题导致了这种牢骚型谣言,这个牢骚型的谣言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情绪宣泄。我们以前有一个说法叫在群体性事件里边,围观者、旁观者或者利益无关者最先闹事,实际上这个事情跟他没关系,他也去造谣、传谣、信谣,而且甚至参加实际行动。所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当发生社会问题的时候,当心理失衡的时候,他会导致人们的情绪失控,他就需要情绪的宣泄。 还有他有些虽然没有情绪的宣泄,他可能会有利益的角逐,利益角逐也会导致谣言的勃兴。我们刚才讲了不管在西方的竞选社会里边,不管是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还是小布什对麦卡恩的潜在支持者所提出的一个很有暗示性的,可以也叫做谣言的一种提问,这么一种民意调查啦等等。或者说我们刚才讲过的在商业竞争社会里边对对手股价,商业信誉通过谣言进行的打击,比如说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些都是因为利益角逐而导致了网络谣言或者社会谣言的产生。 为什么在网络时代,在现代社会这种谣言更容易滋生呢?还有另外一个现象,一个原因,就是所谓的用孙斯坦的话,就是社会流瀑与群体激化。什么是社会流瀑呢?他讲的是人们有这种盲从的心理,人们都会有盲从。而在网络时代最容易制造这种所谓的权威,专家,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如果这些人很理性,很宽容,很中立的态度去发表言论的话可能会比较好,对社会舆论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导向。而如果这些人自己就心怀不满,心理失衡。或者甚至有一些人可能就是别有用心的时候,去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的时候,那么他们是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有了这个意见领袖,微博的意见领袖,或者是博客的意见领袖。他们有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粉丝,这个也很大,他一个人发言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去盲从跟风,这叫社会流瀑,就是盲从,我们人都有一种盲从心理,对别人所说的话,别人的行为,我们有的时候,本来可能将信将疑,一看大家都相信,大家都那么说我们就相信了。我们前面讲的三人成虎也其实是这么个意思。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