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集成研发平台建设刍议

讲师风采
沈洪才
讲师简介:
沈洪才,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视频简介:
沈洪才以“航空发动机集成研发平台建设刍议”为题,从发动机产业对研发体系的建设需求入手,分别从企业架构、研发体系成熟度和系统工程等维度论述了集成研发平台的建设要求,给出了发动机集成研发平台的顶层IT架构。并从研发任务流程、研发数据管理、研发集成环境建设和研发知识管理等方面描述了平台建设思路,以及金航数码集成研发平台解决方案的建设和应用情况。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谢谢各位院士、谢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很有幸能够有这个机会站到这儿把我前一段时间,包括我们这个团队前一段时间做的一个关于集成设计平台方面的一些思想跟大家进行交流。这个题目为什么写刍议呢?因为确实是发动机领域在计算机平台自己可能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但是我们现在从金航数码这个行业基层单位来说主要在飞机这一块做得比较多。包括我们现在上天的620,包括611和603和601所在集成设计平台这一块做得比较多。 我汇报的主要内容主要从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研发体系的概述;第二个是集成科技平台构建的一个思路;第三个就是发动机计算设计平台应用的一个推进。这里面不是一个完整的方案,重点是理论的思考,抛出来供各位领导和专家参考。 第一个是研发体系。因为我讲的这一块主要指信息化,应该从信息化来说它为工业部门具体的业务提供支撑,它有一个思考的纬度。从这个集成设计平台来说主要从三个纬度对我们现在的工作影响比较大,也是在我们以前做一些飞机的项目上得到一些充分的验证。 第一个纬度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之前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认识一个企业的模型,可能我们在研发体系的情况下似乎非得把一个企业模型拿出来进行研究,然后去讲它的整个体系怎么建,有没有这个必要。我们跟用户沟通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民用发动机就是民机客户沟通过程中就是觉得企业的模型对咱们研发体系的这种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估计它有有两种体系,一个是自己建研发体系,第二个是自己可以不建研发,直接去买就行了,可以靠品牌经营就可以了。但是咱们这个发动机,咱们国家的战略是做自主创新,所以我们是自力更生做自主创新的一个体系,所以这一块整个企业的架构对我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实际涉及到三个层面,最下面是信息化IT的层面,最上面是战略。战略我就不讲了因为国家已经定了,我们要自主搞发动机。下面从业务来说是七块:第一个就是业务组建的一个模型就是我可能把研发活动在顶层进行划分,把相应的资源和配置在相关的主业。第二个就是流程,因为现在我也知道就是咱们所有的发动机企业都在梳理定义或者是优化流程,飞机也是这样。就是流程现在是咱们金航工业一个比较大的热点。第三个是属地的分布,就像我们现在这种发动机行业也是多厂多地不同的分布。还有一个是资源获取的模型,比如说我们三发还希望用国外的一些力量帮助它进行研究,而且由于发动机和三发,就是军用发动机和商用发动机特别讲究这种产学研的结合,可能在资源整合上有自己的想法。再一个就是绩效考核和组织结构模型,这个方面我就不讲了。 最终来说,其实这个企业层面的视角对咱们这种IIP这种架构影响是比较大的。影响最大的就是跟其他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发动机现在特别讲究5C。就是通过能力中心这种建设能够把目标清晰化、目标专业化、组织扁平化和流程合理化以及效率最大化的情况下做各种能力的更新,这个跟国外有很大的借鉴,包括GE公司现在都这么做的。我们现在扩到五个层面,有通常的这种3C,COR、COC和这种COE,还扩到这种COS和COT,这个飞机都没有涉及到。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咱们这个发动机的能力体系的建设对咱们将来信息化的架构影响会比较大。这是一个GE的一个事例,它分了这么几块的能力中心去支持所有型号的研制。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