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之汉初三杰(下)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在刘邦称帝“速成”的背后,有三个人功不可没,这就是张良、萧何、韩信。韩信是汉初的军事名将,他在战场上攻城掠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而相比之下,张良与萧何没有韩信在战场上的威风,但他们在刘邦集团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张良与萧何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们和刘邦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在秦末风气风云的农民大起义中,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这部奇书,这对他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他在加入刘邦集团后,为刘邦出谋划策成为刘邦手下不可或缺的一个智囊人员,但在刘邦起兵反秦到登基称帝这七年时间中张良并不是一直都在刘邦身边,他和刘邦还曾经有过两次离别。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立群:其实张良跟刘邦有一个“两离两别”,第一次,是当项梁立了楚怀王熊心的时候,张良看出门道来了熊心是个什么人,他是楚怀王的孙子,已经是个放羊娃了,这项梁把他找回来立为楚国的国君所以张良就看出门道来了,他也去找项梁,他说韩国虽然灭亡了,韩国也有一个国君的后代,挺不错的,能不能把他也立成国君,立成韩王。你多树一点对立面,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项梁就听了,然后让张良去找,张良就跟刘邦第一次离别了。把这个人找过来,然后项梁封他做韩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韩王成。所以张良就跟着他,项梁给了他一千多士兵,跟着他去在韩国的地盘上想打天下,但是很不顺,一直到遇见刘邦,西入秦关的时候,遇见刘邦,刘邦帮着韩王成打下了十几座城,这韩王成才有了个立足之地。所以当时刘邦就有了个建议,说有那么十几座城,项梁不是封你做韩王了,你也有这么十几座城了,你有在这儿做你的韩王,至于子房,我帮你们打了这块地,你把这个人先借给我,韩王成就让张良跟着刘邦,跟着刘邦一直到项羽大分封的时候,项羽封了18个诸侯王,照样承认了韩王成,所以张良就告别了刘邦又去跟从韩王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一点,张良所有做的事情都是要为韩国复仇,想重新把韩国给立起来,但是张良的做法恰恰和它的主观愿望相反。张良跟着刘邦以后,替刘邦出了很多主意,特别是鸿门宴,张良表现的非常出色,所以项羽就惦记上张良了,觉得张良帮助刘邦做那么多事,所以项羽特别恨这个韩王成,说你手下弄了这么一个人跟着刘邦,给他出了那么大的力,所以韩王成封了韩王以后,项羽把它扣在自己的军营不放,死活不让他走,后来又把他降成侯,降成侯以后,又把他带到彭城。到了彭城以后,又把韩王成给杀了,这段经历,让张良彻底的绝望的,张良好不容易找了一个韩国的国君的后代了,立了韩王,封了两次。项梁封了一次,项羽封了一次,封了两次最后被项羽杀了,没有办法,他又逃过去跟着刘邦,张良是这样归汉的。 所以我们从这个张良归汉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得出来,张良跟刘邦的君臣相遇也有偶然,就是张良带着人去投奔另一个人,路上竟然遇见刘邦了,这是偶然。但是也有必然性,那就是刘邦特别能够理解张良,这个很不容易。张良说什么,刘邦马上就能明白。这是一个人的天赋,这叫悟性,刘邦是个悟性很的人,就是你给他一说,他就明白所以张良为刘邦的建汉立的很大的功劳。这才有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对他手下的大臣们讲,说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所以张子房,张良他为刘邦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了很大的功劳。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