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之圆满收关(上)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从汉二年五月到汉四年八月,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线整整对峙了28个月,双方僵持不下。此时对于刘邦来说,绝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项羽手里掌握了刘邦的父亲、妻子等好几个人质。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该怎么办?掌握着重要人质的项羽又会做什么?本期节目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大家精彩讲述。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打仗就好像打牌。打牌是有什么牌,你才能知道你怎么打,打仗是一样,你有什么优势,你就采取什么打法。刘邦跟项羽在荥阳、成皋、广武,就这一带的对峙是28个月。打到最后,双方都是精疲力竭了,项羽这个时候,手里边只剩两张牌。 第一,十万军队。第二,他还关着刘邦的几个重要的人质。刘邦的父亲、妻子,刘邦的哥哥,还有他的侄子,还有一个儿子,他手里就剩下两张牌了。 那么刘邦有多少人呢?刘邦此时手里有20万人,项羽手里10万,所以项羽这一张牌,基本上不管用了。如果再算上韩信,韩信有30万,再加上刘邦的其他的部队,合起来,刘邦这个集团的总兵力60万。所以打到汉四年的八九月份的时候,基本上是项羽无牌可打。手里生下了唯一的就是人质,这是刘邦最想得到的,也就是人质未到手之前,刘邦不敢轻举妄动。 这个时候刘项两家的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刘邦这方面来说,他形成了两大优势。 第一,兵盛粮足。 第二,韩信、黥布已经成了气侯。 他有两大优势,其实就荥阳、成皋、广武这个主战场上来说,刘邦是败多胜少。为什么一个老打败仗的人,他是越打兵越多呢?两个原因。 一个是韩信。一个是箫何。两个人帮大忙了。韩信灭了魏国,灭了代国。史书记载,我们看史记的淮阴侯列传,写得很清楚。刘邦把韩信灭魏、灭代以后的军队给调过来,为自己所用了。这个是最好的办法。把自己手下的军队调过来,我们前面还讲过,刘邦打了败仗,败的很惨,只带了一个人就是夏侯婴,两个人渡过黄河,跑到韩信灭赵以后的大营中间,趁着韩信、张耳没有起床,把人家的兵权给夺了。然后不人家破赵的军队,又带回来了。灭魏、灭代、灭赵,韩信的军队,都被刘邦调走了。 这是什么呢?就是刘邦是个总公司,韩信是个分公司,你分公司再有钱,搁不住总公司不断的抽血,我从你那儿调,不断的调。这让刘邦的军队不断的得到补充,而且韩信这个人还特别奇怪,搞了一批不会打仗的老百姓,进来叫韩信三训练,两训练,几天的时间,就成非常有战斗力的士兵了。 所以从韩信那儿调过,都是精兵。 第二个,箫何,从关中不断的给他补充军队。箫何补充的军队就差了,老的老,各小的小,只要15岁以上,60岁以下,都给你征过去。所以有了这两个人给他补充,他是越打兵越多。 项羽就不行了,项羽第一,他的后方不巩固,不像刘邦一样,有巩固的大后方,他的后方在哪儿呢?在彭城。那个地方,遭到了两股力量的袭击。一个是彭越,不断地切断他的补给线,导致他不得不回防,去打彭越。一回去,就把荥阳、成皋给丢了。 第二个,韩信占了齐国以后,直接威胁到他的后方,也削弱他后方的力量,这是一个原因,没有巩固的后方。再有一个,他手下没有像韩信那样的,不断的给他提供兵源的子公司,他没有。 所以项羽是越打越少。再加上那个龙且不争气,呆了20万军队到齐国去,骄傲轻敌,龙且战死,20万楚军垮掉了。 所以说,项羽的军队是越打越少。到了汉四年八月份的时候,这个时候呢,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这个时候呢,刘邦在汉四年的7月,又封了黥布做淮南王,黥布本来是项羽手下的人,被刘邦策反弄走了,又封他做淮南王,形成南北夹击的局面,所以项羽打到最后的时候,主战场,它的地位没有变化,全国战场,他已经处在刘邦的战略包围之中。他手里剩下来的唯一能够遏制刘邦的,就是谈手里边还抓了几个人质,这是他唯一的一个王牌。 但是,这个时候刘邦把他这个王牌给盯上了,刘邦要想最后解决项羽,第一步必须把人质解救出来,人质不解救出来你敢打,那项羽到最后,项羽自刎之前,一定不会把太公跟吕雉这些人放掉,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仗打到最后的时候,刘邦最集中要解决的就是人质,怎么把人质弄回来。解救人质这时候不能打,只能他一谈,就是双方议和,才能够解救人质怎么议和呢?刘邦就派人去,当然刘邦手下最适合的人选是郦其食,但这个人已经在齐国,在韩信攻齐的时候,被齐王杀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