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兴邦如何可能——以劳资关系为例(下)

讲师风采
柯华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柯华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后,哲学博士,法律经济分析中心主任。法律经济学网创立者。
视频简介:
对于劳资关系有两种极端的看法是非常有害的,一种是只把劳资关系看成冲突关系,是阶级与阶级的对抗,没有看到劳方与资方只要能够自愿建立劳资关系,不管这种自愿有时候多么无奈,就说明劳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另一种是把劳资关系看成无利益之争的合作关系或者和谐关系,忽视劳资双方对于合作剩余分配上的冲突。真实的劳资关系是合作基础上的冲突,合作是基础,冲突是第二位的,如果没有合作,也就没有劳资关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柯华庆:他可以把那个合作剩余算计到他得99%,你只得1%。第二个,劳方除了劳力以外一无所有,而资方没有后顾之忧,你不干,你不干马上有很多人外面打工,这几年当然好一点,有很多人打工本身就带了几百块钱,你说你干不干,你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他跟你算。就是资本家的谈判力是远远强于工人的谈判力,资本家几乎得到合作剩余的全部,所以他第二个问题就是,对于合作剩余分配显得极大的不公平。所以劳资关系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他一定是合作关系,如果以马克思的这种观点去理解劳资关系,我可以说在现实社会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第二个我们同时也认识到,他们对合作剩余的分配极大不公正,基于这一个前提,我们再来考虑劳资关系的不一致,所以劳资关系有两种极端的看法都是有害的。一种劳资关系是冲突关系,是阶级与阶级的对抗。第二个,他们是无利益之争的和谐关系合作关系,这都是两个极端,而实际的是合作基础上的冲突,合作是基础。说不好听的话,如果没有关系都不能叫关系的人,都没有关系,冲突永远是第二位的,那怎么解决劳资双方在合作剩余上的一种不公平呢,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外乎有这么三种。第一种,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说劳动者不劳动也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那你就不能讹我了,我不干就不干,至少我还能吃饭,是不是,这是一种。但是在这个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有一个问题,因为羊毛总是出在羊身上,国家不产生财富的,所有财富都是我们创造的,所以社会保障只可能在社会财富增加到一定阶段才可能实现,并且社会保障范围和水平也应该是与经济水平同步,因为你这个社会保障非常好,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不工作了,多好啊,美国黑人就嘲笑我们中国人,他说你中国人最笨了,我们拿一点社会保障就不干活,你们中国人起草贪黑开小饭馆,就是当你这个社会保障比较高的时候,很多人是不想干活的,在我们中国社会保障尽管这几年现在唱得很热。但是,过了也不行了,这是第一种制度。 第二种,这两年好像讲的比较多,叫集体谈判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就是由劳动者自发组成工会对抗资方,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制度?因为单个劳动者在资方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博弈模型能算出来,单个劳动者在资方面前几乎是没有条件讨价还价的,如果他们组成工会,你看看要干我们全部干,要不干我们全部不干,你看看这时候资本家他怎么办,他就会让步吧,就有可能跟你平分合作剩余吧。因为这里按照集体型逻辑,无组织的很多劳动者也不会增加谈判力,一个劳动者组织起来成为工会,工会就具有与资方相对平等讨价还价的能力,这里西方发达国家叫集体谈判制度,叫Bargan,有一个知名的经济学家在我们那里做报告,他们不区分这个,集体谈判制度跟集体协商制度的不同。在我们国家实际上是什么呢?是集体协商制度,我们国家没有集体谈判制度,只有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协商制度跟集体谈判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工会有没有罢工权,就是说你谈完以后,他能不能不干,你比如说谈来谈去一定要干,你说你还有谈判能力吗,那不是浪费时间吗,我说干你就一定要干,集体谈判跟集体协商最大的区别在这个地方。罢工权的设计最核心就是他可以不干活,可以集体不干活,只有这样你才能叫做Bargan,非则就是negotiation,就是协商,我们国家现在就是协商。那么,在我们中国,我刚才说了,罢工权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很详细的博弈模型得到什么呢?各级讨价还价与集体讨价还价对合作剩余的分配不同,在个体讨价还价中工人几乎在合作剩余中得不到什么,而配置了罢工权的集体讨价还价可以使得合作剩余的分配相对比较公平。几乎是可以对半分,具体博弈的结果依赖于双方的机会,依赖于他持续的时间还有一些小的因素。但是,这两个博弈模型很清楚的显示,罢工权就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权利,我在这里要纠正两对概念。我发现劳动法学者他们基本不清楚这个,第一个,罢工权与罢工不同,因为罢工权是讨价还价的权利,它有利于工人在合作剩余中分得更多的money,但是罢工是合作的失败,是坏事。一旦真正罢工了,对谁都没好处,你发现法国人去年还是什么时候法国大罢工,谁高兴了,外国人高兴了,是吧。它国家的人民没有谁高兴,真正的罢工对于各方都是没有好处的,这是一对概念要区别。罢工的威慑与实际的罢工是不一样的,这是两个概念,就是威胁你我可以罢工,我可以不干,跟我实际就不干了,差别大不大,非常大,你威慑不干你是为了什么,多分一点啊,你实际不干,你有吗,没有。 我们一直在这两个问题上没有搞清楚,所以有了罢工权也不意味着罢工,有罢工权不一定有罢工,相反没有罢工权也不意味着没有罢工。你看我们国家有罢工权利吗?没有,但是什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很多的罢工,只不过我们经常把它叫群体事件,说法不同而已,罢工权与罢工不同,罢工的威慑与实际的罢工也不同,我们说不管在美国还是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罢工的行使都有很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