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改革与革命赛跑(中)

讲师风采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讲师简介:
雷颐,男,祖籍湖南长沙,195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学毕业后下乡数年,然后当兵,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
视频简介:
近代以来,从来是欧洲国家打败亚洲国家,白种人打黄种人,尤其俄国沙皇专制,效率更高。主张立宪的人,像梁启超他们在海外,就预测日本会胜,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它的制度比沙皇制度要先进。这个预言在当时是很大胆的。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确实是俄国败了日本胜了,这给中国刺激很大,这是近代以来,世界近代史以来,第一次一个黄种国家打败了白种国家。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你做这些为什么不够了,人们提出来要立宪,一定要有君主立宪,要有宪政,为什么会提出来这个,其追重要的就跟1911年以后的形势有关,因为大家知道,八国联军占驻中国了,占了各个地方,后来陆续退兵。东北是被俄国占了,但是俄国就没退,按照条约俄国是应该退兵的,俄国没有退,日本一直对中国东北它弄了朝鲜一直对东北是有野心的。俄国在那跟它是有冲突,所以后来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为了抢夺中国的东北,主要是在中国东北打仗。 这个战争开始的时候,国内的人就在预测,谁会胜谁会败,那么一方反对变革的人,就认为肯定俄国胜,近代以来从来是欧洲国家打败亚洲国家,白种人打败黄种人,尤其俄国沙皇专制,它效率更高。那么主张立宪的人,尤其像梁启超他们在海外就预测日本会胜,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它的制度比沙皇专制要先进,先进的制度会大败落后的制度,这个语言当时是很大胆的。确实近代以来没有,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确实是俄国败了日本胜了。这给中国人的刺激太强大,因为这是近代以来,世界近代以来,第一次一个黄种国家打败了一个白种国家。一个亚洲国家打败了一个欧洲国家,那么就是说胜败不是人种的问题,不是亚洲欧洲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如果一个黄种人的国家,是个好制度,也可以打败,一个白种人的坏制度的国家。 那么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证明这个制度是好的,所以一下子有一批读书人士绅从前对这个不太了解不太关系的就主张要立宪,能够强国,并且这一点,使立宪运动本来从维新派被镇压之后处于低潮,突然风声水起。国内很多人就提出来中国应该立宪,要宪政。但从中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提出要宪政,在历史上近代这一次看来,不是像西方那样,从天赋人权、政府和人民缔结一个契约,人民有权限制政府的权力,主要是从天赋人权的角度,西方来人立宪。而追究人主要理解的是,认为这个制度能使国家强大,能使我们中华民族不被外国人侵略,只要我们实行了好的制度,欧洲人也可以打败,是从国家的角度来接受宪政,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几 不管怎么样,不管他当时是怎么认为,后来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起码很多一部分中国人就开始要求立宪,所以立宪运动就风声水起。那么日俄战争还有一个后果是什么,就我们刚才讲的到,俄国占领着东北拒不退还。它拒不退还,在这个期间,日俄战争还没有爆发期间,很多留学生在日本学军事,很爱国,就主动地组成拒俄义勇队。要自己起来武装起来,要去打俄国人,要把被俄国人占领的东北,要夺回来,他们是爱国青年。对于这个清政府对于民间的武装组织一直保持警惕、敌视、排斥、压制,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就使一些青年从前是爱国的,从爱国有一些人就走向了革命,就觉得这个政府不行,他不爱国,这个政府恐怕不是中华民族的,觉得恐怕要推翻清王朝了。 我们举一个例子,孙中山我们说他走上革命之后,他在海外活动,在日本他到过,他活动重点一直是从前的华侨会党,在学生中没市场。这个时候他到了东京,有几个学生主动来找他,使他感到很欣喜,虽然来找他的人很少,但他觉得这就是学生心态的一个变化。我们再举个例子,看蔡元培,蔡元培在那个时候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激烈地谴责俄国,谴责清政府不爱国,清政府不作为。蔡元培反对,蔡元培说,就算政府是我们的仆人,他和一个强盗一起联合起来,把我们的东西让强盗抢走了,我们首要的责任不是去谴责这个仆人,应该谴责强盗,应该从强盗手里追回我们的东西,他还是很温和的,但是当清政府采取一系列镇压学生的手段之后,蔡元培也变了,他一变坚决很激烈,还参加了组织了暗杀团,暗杀清政府。 蔡元培这种人,从一个温和个改良者爱国者走上了一个比较激烈的道路,你都可以想象,整个学生在开始从爱国走向革命。这使清政府自己的力量又开始进一步地削弱,走向它反面的人又多了一些。这时候革命派的力量还很弱小,要求立宪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也扛不住这个压力。因为他曾经也说过要搞新政,所以慈禧在1906年的秋天,清廷宣布,我们要搞立宪,要预备立宪了,虽然她从前做了那么多或者说倒行逆施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人民还是有理性的,大家都希望由政府主导,从上而下改革是最好的。因为引起的社会动荡最少,社会代价最小,可以避免流血,可以避免流血牺牲。 所以当1906年9月1号,清廷刚刚颁布了要准备立宪的上谕,一下子举国欢腾,尤其大城市人们张灯结彩,学生也游行庆祝,商人有的商店里就打折,大家其中敲锣打鼓,比如说演讲表示庆贺,当时有一些报告是这样说,“何幸一道光明从海而生,立宪上谕从天而降,试问凡我同舟何等庆幸”。他们觉得由政府来主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最好的事情,觉得我们中国有救了,避免了大流血避免的大革命,大家都不喜欢革命,革命是激烈的手段,那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 人民还自发撰写了《欢迎立宪歌》,表达的对朝廷的热爱,比如说《欢迎立宪歌》我念句歌词,“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