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义与政治现代性(一)

讲师风采
吕勇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讲师
讲师简介:
吕勇,曾先后攻读法学、哲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获哲学博士。研究领域:政治哲学,当代社会理论,学术兴趣在于试图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及其理论。
视频简介:
吕勇为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的讲师,本次论坛他主要讲了一下几个问题:一,讨论的前提性问题;二,程序正义的政治哲学渊源及当代争论;三,程序正义的政治理性基础;四,程序正义与现代政治合法性;五,程序正义与现代政治秩序。他通过近三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的经济以及社会现状,讨论了现代政治为什么需要程序正义去支持和维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跟大家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我做这样的题目是,讲的题目是《程序正义与政治现代性》。这样一个题目可能对法学的同学来说,相对来说好理解一些。因为法学里面,特别《诉讼法》这块讲程序正义。但是事实上,就是法学里边的程序正义,事实上我认为目前的研究是有很大缺陷的。另外一个关键词叫“政治现代性”。刚才刘院长也讲了,就是“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意识,是在一个哲学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政治现代性”事实上说得通俗一点,它指的是在一个现代的时间意识里边,政治应该如何来规范。那么我当时做博士论文的话,主要还是从程序正义,政治现代性质这样的维度来讨论问题的。 我们来看一下,今天下午主要讲几个问题,主要围绕五个问题来讲。这五个问题都是与程序正义,政治现代性有关的。 第一个,我先讨论一下,我为什么讲这样的问题,就是讨论的前提是什么?我会结合我们当代中国思想或者说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些思潮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块,是从政治哲学这样的维度来讨论程序正义,尤其会重点讨论西方的思想家们,西方的学者是如何来讨论这个问题的。 第三个,讨论一下程序正义的政治理性基础。我们都知道对现代政治来讲,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对政治都是有自己的看法,就像莎士比亚所讲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对每个人来讲都有自己对政治的独特理解。但是对现代政治来讲,现代政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属于理性主义的。究竟什么是理性主义,待会儿我再讲一下。 第四个,应该说是政治学里最核心的一个内容,就是我们目前的政治学要讨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合法性问题。比如说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是合法性问题,这是政治学里最核心的问题。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因为我今天早上在良乡上了一早上的课,在课上有个同学他问我,他说:如果胡锦涛下台之后,习近平上去了,那么习近平会做个什么东西呢?会提出套什么东西呢?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他提出什么东西不要紧,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为什么要提出一套东西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清代之前,有没有康熙的思想,有没有秦始皇的理论,有没有李世民的理论出来?就是我们现在所流行的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邓小平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等等,我们可以观察早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什么现象呢?这样一些人他们既是政治家,但是又冒充或者充当了哲学家,充当思想家这样一个角色。这在传统中国政治里面是不可想象的。 这意味着什么情况呢?就是这样一些领导人他们讲的话被学者们当做《圣经》一样来做注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在以前的话这样的现象是没有的,比如说秦始皇的时候,比如说汉武帝的时候,等等,以前的皇帝们,他们只是相当于政治家的角色,他们并不把自己的东西当做一个哲学家,也就是当时的学者们并没有对他们的东西做一个思想上的阐释。从秦汉一直到晚清,真正作为思想家的有谁啊?有孔子、孟子,有董仲舒,有朱熹。也就是说政治家和思想家是分离开来的。 那么政治家跟思想家高度结合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晚清之后,是从孙中山开始的。从孙中山开始有三民主义,他们既是政治家,又是思想家。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等,这样一些情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这样一种情况在西方也是没有的。在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已经完成了政教的分离,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也就是说,政治家们跟思想家们他是完全分离开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对现代中国来讲,政治合法性对目前来讲它仍然是一个最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共产党花了很多钱,什么意思呢?就是重新寻找一种理论的论证,包括我们目前当下搞文化体制改革,都在做一个问题,就是重新来寻找一种理论来论证自己政治的合法性。待会儿讲课的时候我会重点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是看看西方它们是如何来论证自己合法性的。 最后一块是讨论一下程序正义跟现代政治秩序的关系。就是现代政治秩序它为什么需要程序正义这样一套理念。我们先来讲一下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前提性问题。我会把我的问题放在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思想史当中来考虑。在文革之后,我们都知道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状态。就是在文革结束之前,就在文革末期,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就是在文革末期的时候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才有后来的改革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在八十年代中国思想界,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一股思潮,叫做文化热。就是当时的文化热,当时有很多人,很多的学者纷纷地批判传统,就是把传统的东西要抛弃掉来拥抱西方。所以说在八十年代我们引进了很多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翻译和著作。因此在八十年代批判传统和拥抱西方,它构成了一个硬币的两面。其核心在于,要批判中国文化本身的这样一个合法性来学习西方。因此在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