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沙丘政变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大巡游,随他一起巡游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他的小儿子胡亥。让秦始皇想不到的是,这次巡游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大巡游,当他们的车队走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突然暴病身亡。他身边的三个重要人物,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幼子胡亥,在这一关键时刻,会上演什么样的一幕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秦始皇这只老虎死了,接下来就是猴子的天下,那么猴子是谁呢?谁会最先跳出来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从襄公立国到秦国崛起,从称霸诸侯到横扫六合,从统一制度到沙丘之死,在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中,王立群老师用了三十三集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以及秦始皇横扫六合建立帝制的辉煌功绩。然而,尽管秦始皇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但上苍并没有因此而特别眷顾这位皇帝,在他五十岁时,就让他止步于人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大巡游。随他一起巡游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他的小儿子胡亥。然而让秦始皇想不到的是,这次巡游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大巡游。当车队走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突然暴病身亡。 秦始皇身边的三个重要人物: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幼子胡亥,在这一关键时刻,会上演什么样的一幕呢?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秦始皇这只老虎死了,接下来就是猴子的天下了。那么,这个猴子会是谁呢?谁会最先跳出来呢?从今天开始,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继续带领我们走近大秦帝国末年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冷眼观察面对权利诱惑时,最本真的人性角逐。故事还是从秦始皇死后说起吧,敬请关注《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沙丘政变》。 秦始皇沙丘病故以后,出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什么事情呢?是一个由秦始皇亲自口授,然后记录下来,加盖了秦始皇玺印,已经封好的诏书,没有发出来。这个诏书可不是一般的诏书,它是关系到秦帝国第一次最高权力交接的一个重要诏书。我们知道,封建帝国它的政权最危机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最高权力的交接。而秦始皇这个诏书呢,就是化解这场危机的一根定海神针。但是,这个诏书没有发出。那么,体现秦始皇个人遗愿的诏书为什么没有发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这大秦帝国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各方势力又有哪些行动呢?《史记》中有两处记载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两篇传记的记载都是诏书写好但未授使者,秦始皇病故。只是在《秦始皇本纪》记载中,诏书已加盖了皇帝符玺。“未授使者”四个字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秦始皇写好之后他自己没让立即发出;二是秦始皇因病情严重诏书写完之后已不能亲自安排发出;三是有人从中作梗使诏书未来得及即时发出。究竟哪一个是历史的真实呢?不好讲。《史记》的两篇传记都只写了“未授使者”四字,由于文献记述过于简单,我们今日已经不知道“未授使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 我们逐一分析,先说第一点,秦始皇写好诏书之后他自己没让立即发出。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为什么有这种可能呢?估计有两点原因:一是心理准备不足;二是过度自负。从《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秦始皇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长生不老,对自己人生即将谢幕这一点始终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且,他刚刚接见了徐福,又给徐福调派了强弩手,秦始皇对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还充满渴望,自己的人生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要结束呢?毕竟他才五十岁!他有死亡的预感,所以,他写了诏书。但是他还有长生的幻想,他并不想立即将写好的诏书发出去。到了病危之时他已经无力再去处理这件事,最终,诏书未得发出变成遗诏。如果事实如此,这就是秦始皇一生之中出现的一个最重大的政治失误。未及时发出诏书的第二个原因是秦始皇的自负,秦始皇生前威风八面,谁敢不从?这种局面使秦始皇自以为自己的话不可能不算数,即使自己死了诏书成为遗诏,又有谁敢篡改遗诏?秦始皇根本没有想到诏书一旦变成遗诏,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秦始皇如果想到了这一点,他早就会下手防范了。再说秦始皇因病重写完诏书却来不及发出,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也有。要说处理后事,秦始皇远不如汉武帝,汉武帝早年先立了太子,晚年又误杀了太子。去世前三天,他立了八岁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并召霍光等五位顾命大臣在病榻前接受诏命,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汉武帝恨恨而去,但是最高权力的移交是相当成功。尽管汉昭帝刘弗陵尚有两位年长的哥哥,但是,汉武帝的周到安排使一切阴谋都无法得逞。汉武帝在最高权力移交一事上的个人意志得到了完全实现,一是他明确了太子的人选,二是他立了五位顾命大臣。这样,谁想更改汉武帝的意愿都不可能。这里我要特别提出“临死前三天”这一时间,因为这是汉武帝最终决定立幼子刘弗陵继位的时间。人生都有“临死前三天”,但是,绝大多数人把握不好临死前的这段时间。为什么呢?大家将来都可以实践,有几个人能准确判断自己即将离开人世这段令人眷恋又令人遗憾的时间?极少!正是因为对死亡时间的准确判断,汉武帝才痛下决心,断然决定立八岁的幼子为帝。其时,汉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