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焚书坑儒

讲师风采
王立群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讲师简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
视频简介:
谈到秦始皇,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灭六国,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但是在这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身上,后来发生了两件事情,却让他留下了千古骂名。这两件事情,一个是“焚书”,一个是“坑儒”,合在一起,就是“焚书坑儒”,这个词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谈到秦始皇,我们就绕不开“焚书坑儒”这个词。那么,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这个词与秦始皇的关系如此密切?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当年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人们提到秦始皇,就要谈到焚书坑儒,说到秦始皇的残暴,还要说到焚书坑儒,说到秦国二世亡国,要讲焚书坑儒,讲到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要讲焚书坑儒。甚至我们说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巨大浩劫,也要讲到焚书坑儒。这个焚书坑儒,和秦始皇几乎是不可剥离的,到了这样一个程度。这里面有三个问题,第一,怎么发生的?第二,为什么和秦始皇关系密切?第三,今天该如何评价?。 焚书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其实比较晚,并不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就发生了,而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发生的,也就是公元前213年。这时候距离秦始皇的死亡只有几年的时间,有一次,举行一个盛大的酒宴,在酒宴上,七十个博士联合起来举杯为秦始皇祝寿,场面很宏大,秦始皇看了也很受感动。敬完酒以后,有一个博士就讲了一番话,话讲得让秦始皇也心花怒放。这个博士说,秦国过去非常小,地处西陲,不过千里之大,现在的秦帝国,可以说日月所照之处,无所不在。所以由昔至今,秦帝国的国土翻了多少倍。现在诸侯都平了,设立了郡县,所以大秦王朝可以传之万世,所以他很高兴,也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博士站起来,这个博士叫淳于越,这个人涉及到一个重大事件。淳于越是齐地的博士,他在那个博士的祝酒词之后,出来发话,讲了两点。他说我听说商朝,周朝之所以能传万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分封了子弟和功臣做诸侯,他们可以辅佐天子,这个天子才能够使自己的国运长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现在大秦帝国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只有你一个人是皇帝,你的功臣,你的子弟没有得到分封。一旦出现了特殊情况,不可能有人帮你稳定大局,所以淳于越主张分封诸侯,不能实行郡县制。刚才那个博士说的话,是一派胡言,是误导你,你不能听。秦始皇听了以后,就下了一道令,让大臣们讨论这个事儿。两个人的意见针锋相对,一个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另一个指出郡县不如封建,就是分封诸侯。这实际上是郡县和封建一种政治见解上的争论。当然,这两种意见一个歌颂秦始皇,一个批判秦始皇,秦始皇交付挺议,大臣们都不肯发言,唯独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就是丞相李斯。李斯在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力主实行郡县制。这一次又是李斯站出来说,说了重要的两点。第一,法后王,他说,我们中国古代,五帝不同法,三代不同礼,为什么在治理国家上方法不一样?因为他面对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治国的方略不一样。所以你应当法后王,不应当法先王。前人治国,有他面对的情况。我们今天有我们要面对的情况,要根据现实制定合理的国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废私学,他说在统一六国之前,私学很多,各家有各家的学说,中央政府的命令下达以后,都按照自己的学说去评价,去批判,这样一来,人们的思想就混乱了。所以李斯认为,请秦始皇批准,除了秦国史官写的书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而且不是博士官自己职务需要藏书以外,民间所有藏的像诗,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一律销毁。谁要聚众谈论诗书要杀头,以古非今要灭族,限定30日,集中到郡县销毁。如果官员知情不报,按照同样的罪名处罚。令下30日,如果不执行,要罚做城旦。城旦是一种刑罚,四年的刑期,白天站岗放哨,晚上修长城。但是有一些书不能毁,医药类的,农书,还有占卜用的书,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的书全部毁掉,这是李斯提出来的。秦始皇听了以后,下令照办,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令。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