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建筑学(二)

讲师风采
朱涛
建筑师
讲师简介:
朱涛,建筑师、建筑评论家、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候选人,中国建筑传媒奖学术顾问。
视频简介:
建筑给人类创造出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价值。而且,建筑的使用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而它的精神价值却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换句话说,建筑的精神价值比起其实用价值更深刻、更久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建筑的创造者——建筑师,就更应该被看作为一个精神的创造者,他必须具有一个艺术家的素质。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一课就很实在的把这一个房子放在这儿,在五环的西北角现在去很方便,现在经营很乱,但是还能看出来这种神韵还是很美,中间的中庭大堂还有网架的坡屋顶,还真的有传统的歇山屋顶的神韵等等,就很细腻的做一些民族的这种神韵和西方现代美学的一种结合,这是一个例子。 这个是同济大学冯继中先生跟香山饭店同时在上海郊区叫松江县设计了一个公园叫松江丰塔园,同期出来一个同等重要的作品,就是说这个公园里要有中心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宋代的塔,要有明代的桥和牌坊要移出来几个古籍变成一个露天的博物馆,冯继中的先生是要把这一堆东西像古玩一样散落在花园里面,中间是塔是中心的标志物,尽量散落在边边角角也有他增加的一些新东西。 我总结的为什么这些房子能给本来可以给我们现代主义和民族形式争论带来启发呢,其实他有意的引用了语言上的张力,概括起来是两种语言一种是曲线的、有机的、回环婉转的如画的风景,你可以说这既是英国的传统,如果更浓缩的话,也可以说中国园林的传统,另外是现代建筑比较的钢用的几何学,比较流畅的空间,几何和如画的风景之间的传统,有意的保持这个纲领,比如他要设计塔的围墙,这个墙特别强调这种一条非常刚硬亮丽的下滑线来强调他,但是并不臣服于他,他没有做龙头墙和传统的墙来奉承他。而是加强对眼。这个墙往外,入画的风景他有意把中国园林跟水面的处理,虽然强调通透,但是往往有栏杆和石头砌的,他引入了英国如画的风景,草地自然就进到水里,这道直墙和曲线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无处不在,这种人工化的托词和传统的假山,这个占道实际上是一个挡土墙,是一个行走,立体主义比较抽象的雕塑感的处理石头。有些细节非常重要,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的美学的敏感性,直墙的转角是开放的,这是中国美学没有的,即使转角开放是月亮门,但是墙体是连续的,故意断开,你感觉到两道墙是拉开的,这里面围的是他堆起来的小山一个风景,在背后,不好意思不太清楚背后有几个踏步,走下来有几步下来,你可以想象你转,峰回路转一个开放的墙角和角落,就这种很戏剧性的体验,实际上是比较现代性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