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建筑学(四)

讲师风采
朱涛
建筑师
讲师简介:
朱涛,建筑师、建筑评论家、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候选人,中国建筑传媒奖学术顾问。
视频简介: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让全世界都感到嫉妒的大好局面。中国的城乡建设,也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中国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的建设量,超过了以往几个世纪的总和。巨大的建设量与有限的建筑师数量完全不成比例。建筑师不得不日夜加班赶图,如同绘图机器。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然后有一个更馊的主意地方政府提出来的,表面上要挂一片片黑色的花灯石板,为了强化鹅卵石,钢本来就很惨了要支撑,一块块具重的花岗石板,而且是曲面的,要做成三维的曲面的花岗石板一块一块做,然后也找不到相应的技术。或者说有这个技术也不愿意做,让工人来用手打磨,在那个瓷砖上打磨,一天生产四块花岗石板往上拼,最后效果一塌糊涂,一看广东卫视为什么发表出来老是夜景,白天惨不忍睹,缝都对不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这些钱没有监管没有理性监管的环节,这个就是集中的政府和完全放任的建筑是放在一起的催生了一匹这样的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奢华的建筑。 中国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许诺,八十年代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最低限度一个国家的GDP的4%用在基础教育的投资上面,中国一直没有实现,中国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要力求实现一直没有实现,为什么呢?因为GDP投资上面,没有很明显的政绩工程的显示,很慢,教育百年大计拉动不了GDP等等。 所以这些工程的出现,是直接跟八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强制性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中央政府不给钱,地方财政要解决,地方政府不愿意花钱在这上面,最后积累了550亿的欠款,给乡村教职的工资和小学的工程费用,这笔钱导致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