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战略研究(一)

讲师风采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长
讲师简介:
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4年至1969年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79年为德国亚琛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学者,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
视频简介:
路甬祥介绍了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战略研究背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格局变革正在催生和加速新一轮以科技创新与革命为先导的产业升级,能源、空间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发生革命性突破,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而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内容呢,今天我想一个是介绍一下我们科学院那边开展2050战略研究路线图当时的主要动机跟基本的思路,另外就是创新2020路线图,我们在工作当中体会的这个方法跟我们大概一个过程,第三是从因为从2007年下半年7月份开始,到这个200年的下半年出报告,所以今年一年多时间我们有一些体会,跟这个形成了一些共识,因为参加的同志大概院内为主也有一些院外的,其中也有工作院的院士一起参加的,有300多位专家,其中有60、70位院士,所以这也是大家的一些共同的认识。当时2007年的时候,金融危机没发生,但是世界上的许多问题,跟我们国内的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显现的一些矛盾也都已经可以看到了,你比如说资源、能源比较紧缺的问题,比如涉及人口健康的这个医疗保健方面的问题,老龄化的问题,比如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比如这个传统跟非传统的安全挑战的问题,不光是国防安全还有公共安全,其中当然也包括网络安全等,就中国体量型很大的,下一步就要怎么样要实现现代化,真正要走到前面去,所以这个还是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跟矛盾。所以觉得这个往前看,想的远一点看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因为人类的这个文明进步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真正要走到前列去,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提升国家创造力,光靠模仿解决温饱是可以的,实现小康也基本可能,但是你要走到发达国家的前列,那你必须要有创造力,要提升科技的原创能力跟战略谋划跟实施盈利的能力,这个美国它走到这个现在这个程度科技力量,军事势力走到现在的程度,它有许多自然条件,历史机遇了。但是呢美国它这个比较前面的领导人跟这个科学家有一些前瞻的思考,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由。 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现代化的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觉得有一些问题必须要有更长远的考虑,因为不是短期能解决的,你能源结构的调整,过渡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这个十年二十年肯定不行,总要有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要说现在应对环球变化,就是原来我们传统环境问题解决,特别是我们污染的河流、湖泊、土壤很这个大气要回归,回归这个良好的情况也是没有二三十年的努力不可能,德国的莱茵河污染了以后从新恢复的话,也经历了三十多年时间,到现在有鱼虾了没人敢吃。所以这个都是长过程的,所以你也要有前瞻的考虑,那你比如说这个,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同的就是说,这个煤炭,石油等化学资源总是越来越少的,虽然不断可以通过勘探能够有所新的发现,但是你终究有一天要枯竭,这个人类呢,逐步地要进入到后石化时代,比较悲观一点的估计,也就是说认为资源比较紧缺的这个悲观估计呢,大概100年左右就差不多了,这个石油、天然气,煤,煤当然还会有了,这个石油、天然气会越来越少,那就必须要有其他的替代,比较乐观一点的可能说还有会新发现,还有一些提高产收链还可以做工作,大概石油、天然气有能够维持200年左右,但是你总有极限嘛。那么所以能源发展再从宏观层面来看,必然是要把提高能源效率放在首位,同时要发展清洁能源,要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要尽可能地减少排放,逐步地最终过渡到一个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当中恐怕可再生能源,当然包括水能,地震能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核能,特别是前进核能,可能要占相当的比重,要承担起以后支柱能源的这个位置。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