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四)

讲师风采
高志前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讲师简介:
高志前,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视频简介:
入世以后,国外也将一些研发基地转移到中国来,分为研发中心和研究院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占比最大,它是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研发,主要面向中国市场。第二种类型是把目标市场作为区域研发总部,比如说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研发基地,面向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还包括整个亚洲地区,选择在什么地方建立区域研发总部,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研发人员数量和素质、劳动力成本、配套设施以及整体环境。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比方说炼钢,就像过去讲这个青铜器一样,冶金,说它这个钢多锋利不生锈,知道它有碳,当时说的是这个什么,比干说是不是最后让他这个跳进这个溶液里面去,为什么,加碳,我们现在知道了,当然是人骨头加碳,或者头发加碳。当时并不知道它的结构,因为没有这个理论依据,但是它是靠这个实践摸索出来的,我加这些东西我就能让这个剑比别人的更锋利,这是传统技术的特点,经验。但是现在高技术的特点是如果理论不突破的话,你是做不出来的。比如说这个计算机这个芯片,你看都看不见,你没有实验设备,你没有这些多年的这个实验基础,你没有在这个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没有办法解决不了。所以这个后面又设计到一系列的,比如说标准,传统的产品是什么,在市场上用了多少年了,大家逐渐逐渐说是这样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在市场当中,逐渐大家这个磨合出来的,取得公认,然后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无非是第一个就是大家在市场上交换的时候成本比较低,不需要不同型号换算起来那么麻烦,第二个呢可能主要还是为了生产,生产有标准化的生产大家知道成本也是低的,非标准的通常成本相对比较高。它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高技术产品的标准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它的标准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产品进入市场之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就要形成的,甚至在研发阶段,它就开始提出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讲的3G的标准,讲的这个通讯标准都是这个,而且它出现什么情况呢,就是可以同时允许几种不同标准,这个在国际上是很少见的,国际上大家知道其实有很多产品是可以同时又不同标准的,但是不一定是这个所谓国际上大家形成协议公认的,而是说多年实践这么产生的,比如说现在插头标准,插头标准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出国大家都知道,你到哪个国家,你要买哪个国家的插头,英标是吧,还有我们的国标还有什么这个德标等等几大系列,每一个插头它的那个样式主要是不一样的,这个因为是既成事实了是吧,已经多少年了,而且现在要把它统一标准虽然好,但是成本极高,所以没人干这个事情,你要不知道要替换多少,那么高技术产品呢,现在它就是可以做到,在研发的时候其实它就可以知道这个产品大概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的这个通讯,这个CDMA,中国自己拿出了一个,然后美国人做了一个,然后欧洲人又做了一个,这三种标准各有各自己的优势,可以说中国的优势可能还比较强一点,但是形成一个标准它不仅是由于在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成为一个独立系统,而且最重要的是各有各自己的市场,还有一个隐含的一个背后的原因是它有安全的原因,欧洲人不会是认可说你拿美国的标准来用我欧洲的通讯,要这样的话我整个通讯就没法保密了,中国同样是这样考虑。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