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发展与应对方法(五)

讲师风采
单学刚
网络舆论及新媒体研究专家。现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讲师简介:
单学刚,网络舆论及新媒体研究专家。现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人民在线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网络舆情杂志》副总编辑、政务版主编。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学硕士,曾先后参与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舆情监测……
视频简介:
支持政府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发布的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从而更好地执行各项职能,完成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综合管理,决策分析功能;从体系结构看,政府信息化建设是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网络的一部分,同时应该具备向公众提供政府服务的功能、政府网和公共信息服务网互连互通的功能;提供诸如政府采购、政府网络和公共网络共同实现的政府电子商务等服务。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刚才还有一点就是尊重网民。我们刚才强调这个跨省抓捕,这个有很多的地方,做的很好。比如说江苏常州,常州这个地方就做的很好,当时有一个网民在网上发帖。说是这个做的不好,要求这个局长辞职。这个时候常州非但没有做出成绩,反而通过这个网站通过这个网民把他请到这个环保局跟他座谈,走得时候又给他颁发奖金说你监督我的工作,你骂这个有奖,奖他2000元的奖金。这种积极应对网民和网民互动,无疑为带来这个良好的网民的系统。第三点信息公开透明是解决这个第一要务。公开透明才能解决网民的信用感,公开透明才能避免谣言散布,这个不多讲。因为这个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这个事故之后及长达40天之内既没有上报,也没有对群众一个交代。导致谣言四起,最终导致全县人民举家外逃。就是因为40天之内没有任何的信息公开,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事后当地宣传部长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在隐瞒信息上的责任,反而把这个居民外逃进行煽动这个是事件是排名到倒数第一的。这个是非常不冤枉的。回网民疑问要抓住时机。这点非常重要,过去 我们强调回应网站疑问要比较抢在这个山头。就像打仗,这个山头谁先占领,另外一方就打上去就要打出很大的代价,我们要抢这个山头的最高点。过去进24小时这个。但是现在变成了24小时太慢了,为什么呢,现在这个新媒体出来了。这个BBS博客,这个又提到了微博了。这个往往很多的事件,现在是40分钟就会成为热点,从事件发生到全国皆知只需要40分钟。人类有时以来送来从来没有一种传媒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24小时根本是不够的。我们要在40分钟之内当然这个要化一个问号?为什么呢?对于我们政府机关。来说40分钟从发现到处理到开会到上级领导批示40分钟之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微观的来说,现在很多事件出来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很难强占第一时间的高点,因为网上这个微博这个载体,这个网民这个普通的网民他的速度比你快,他首先是占据高点,现在仇官仇警方的情绪又这么旺盛。导致什么,这种情绪背景下,你的第一时间必然先去质疑必然是先出现质疑的声音,必然是第一时间网民先是反着说明,所以说网民这种负面的声音。必然是占据的高点,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占据这样的高点。这个时间我们已经非常地被动了。很多问题比较复杂一时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不要试图一次发布会一次性说清楚,很多情况下开发布会及比如说这个邓玉娇案件这个很多时间这个发布会措词都不一样,一会是陪这个到底都想干吗及这个都不一样,你查一点说一 点。循序渐进的说查清楚一点说什么很问题你没有查清楚再想改就很难改了。这个就叫原因管既不能力出粗语及也不能妄语。本地论坛,这一点很多人有这个意识,我要纠正一个很多人传统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我很多的本地的论坛比如说我们昌平的论坛,我们可以管,我就要把你管住。什么负面的东西都不能有,不能乱说,这个就是恰恰的一个掩耳盗铃,网络许多国界的也没有省界的。你不让我发到这里,我发到天涯上面去发到海外去这个是非常容易的。对他来说是同样的问题本地论坛恰恰是本地发现问题及本地解决影响是仅限制与本地,但是负面的消息是发到外面去了,外面再炒大,再反馈到你这来,问题就更大了。而且一个在你本地可以控制住的事件,人为的把他逼到全国的热点。为什么呢?因为本地不让人说,大家都到外面去发,就变成了全国性的热点从全国炒完了以后对你地方政府的形象也好,压力也好对你的本地的大的多的多。所以我们讲,这个是优先发展本地论坛,本地搞的好。外面。江苏常州这个,他们都汇映本地论坛,这个本地论坛空间活跃就很少有人在外地发帖。这个本地发帖,市场带头,都能够进行回复。然后问题得到解决,它的影响力也仅限制与本地。所以我们恰恰是本地发帖本地解决及提高本地的网民解决需,这点恰恰是很多地方的误区,不要以为你本地可以管住你全国世界范围内你还可以管住吗?你不让我发我还要在全世界发。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