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二)

讲师风采
张启华
副主任
讲师简介:
张启华,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视频简介: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执政29年的历程,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复杂,与今天及今后的探索直接关联。全面认识、准确把握、正确评价这段历史,意义重大。那虽然是一个发生过许多失误的年代,但也是一个创造了辉煌,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年代。这种正确与错误、成功与挫折错综交织的情况,正是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踏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艰难探索的写照。所以,确定这段历史的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所以我们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就客观来看这个这段时期是不是真的取得了巨大成就,能够称得上巨大的成绩。那么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来进行考察,我简单说一下。因为我们二卷书上都有,我简单做一个提示。 第一个方面是政治方面。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我们奠定了四大基本政治制度。 我们都知道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那么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首先第一是奠定,这是我们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我们也不要小看了,现在说得多了,大家觉得没什么。提出这么一个概念,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那么这是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马克思主义著作当中没有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概念,在我们当时的老大哥苏联那里也没有人民民主专政,我们这个人民民主专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只有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而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阶级结构上专政对象上政权的组成形式都是不一样。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权中的地位。那么同时我们用了人民这个概念,用了民主这个概念应该说这是内容更加广泛,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我国政权性质的这个内容。所以我们说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这是第一个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个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当然人民代表大会制也不是建国后才有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就有人民代表会议这种政权组织形式。所以毛主席当时就说,他说只有这个制度才能,就是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又能集中处理国事,还能保障人民必要的民主活动。所以我们建国以后认为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对于我们人民民主专政来说才是最适宜,最能体现国家性质的基本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是第二个基本制度。 第三个基本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是由我们国家国情,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国家就有各民主党派,这些各民主党派在同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斗争中在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进行的斗争当中,形成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政治合作关系。而我们党在建国以后非常珍视这种关系这种合作,所以我们把各民主党派保存下来,我们党重视这种合作,确定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民主党派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政治力量,这个制度应该说大家也不要小看了。这个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治,也不同于西方许多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关系的生动体现,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的一个创造。那么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那么这四大基本制度应该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延续至今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