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债务就开始下降,在第二种方式当中就是政府的这个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就呈一种先恶化后改善,那么像英文字母的这个阶形曲线。那么在实际当中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我们回顾一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9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实际上类似于这第一种方式,当时在日本的话经济衰退的时候,日本政府首先采取了刺激政策的力度不够,而且一旦出现了一个季度、两个季度的经济略有回升,马上就增加税收,那么过早的退出了刺激政策。那么结果是什么呢?这个经济一直在低位徘徊,公共的债务不断地上升,虽然赤字每年不大,但是由于你只要有赤字,你的债务就会有累积。那么相反美国经济在90年代特别是后期,基本上类似第二种方式,也就是在90年代后期美国的GDP增长比较强劲,使得美国政府的赤字逐年减少,在克林顿当政的时候,最后由赤字转变为盈余。当然了美国和日本在90年代不同的增长轨迹背后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不仅仅可能由于这个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方式不同。所以这只是提出来作为一种探讨。
此外,各种政策的退出的我们前面讲了就是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所以这些政策退出顺序也非常重要,而且取决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比如说在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明显过高的国家,比如说欧洲和美国如果要退出的话可以优先考虑先退出财政政策。但是将货币政策维持在比较宽松水平,这样继续支持经济复苏。同时由于利率,你把这个利率降的比较低,或者维持在低水平可以使政府对公共债务这个利息支付可以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减少政府财政负担。但是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说中国还有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的这种国家,如果说信贷规模已经完全恢复了,而且面临资产泡沫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和通货膨胀的这种风险以及一些预期的压力吧。那么在退出这些政策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优先退出货币政策,但是同时维持比较积极财政政策,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它来调整财政政策结构。像比如说要增加财政里面社会服务的开支,比如说社会保障、医疗方面的开支,减少基础设施的这种政府投资的支出,从而的话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巩固经济增长这种复苏双重目的。
那么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在退出各项这种应对危机政策的时候,政府与市场的信息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可以避免过早的退出一些政策,但是应该是提前制定退出计划,并且将这些计划要公布于让大家都应该让市场、让消费者、让投资者都应该清楚,这样可以稳定市场的预期,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在这个方面的话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恐怕需要改进的就是一定要使这种政策,宏观经济的政策一定要增加它的透明度。
那么下面谈的就是说在这个政策问题第四个大问题下面,谈谈这个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政策的协调,特别是20国集团合作与协调为避免世界经济陷入又一次大萧条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那么同时的话由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目前已经取代了原有的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7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政策合作与协调重要的国际平台。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消退,世界各国在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方面的政治意愿和紧迫感似乎有所降低。所以我们应该敦促各国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完全平息之后,各个国家也应该加强国际金融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比如说为了防止全球失衡的重演,刚才谈到全球失衡问题,为了防止全球失衡重演,20国集团在去年匹斯堡首脑会议上发起了可持续平衡发展框架。这一框架的话为奠定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能够平衡稳定的增长走出了第一步,但是要真正将这一框架落实到具体政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时20国集团作为一个新的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平台,还需要加强和完善自身的机制。此外的话这个20国集团除了20国集团之外,还有很多不少其他形式的多边和区域性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平台。比如说联合国的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行、亚太经合会等等。如何加强这些平台之间的协调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最后谈一谈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就是金融改革的问题。造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来讲人们对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金融监管不力肯定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的主要精力在过去两年主要是放在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的复苏。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平息呢,金融改革逐渐的话目前来讲成为各个国家的这种政策的重点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金融监管和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到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肯定是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我主要是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所以我只能粗浅的介绍一下国外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那么首先的话就是说是一个监管和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明确金融监管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金融体制的系统风险,为了使金融业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最终目标主要是将这个社会的储蓄以最有效的方式要能把它转变为什么呢?实体经济当中的各种投资,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住房的投资、生产能力的投资、技术创新等等方面的投资。但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表明起码在危机发生之前一段时期里面,特别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目标。一些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交易似乎的话只是为了金融机构自身谋取利润,从而形成了不断膨胀的金融资产泡沫,最后导致了这种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当然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完全否定了金融发展重要性,例如我不同意将金融业称为虚拟经济,尽管金融资产价格有时候会过分的偏离实体经济价值,但是金融业的的却却是创造真实的价值,并不是虚拟的价值。
那么目前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金融改革主要围绕着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如何解决所谓的大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问题。那么在金融机构当中一些规模,就是资产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的倒闭或者濒于倒闭是系统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些金融机构不但规模大,而且它与其他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所以它们一旦倒闭将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瘫痪,使实体经济陷入萧条。比如说美国的两房,也就是两个大的房地产公司,一个是房利美,一个房地美。它们持有了大约五万亿美元的房地产的贷款,几乎是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总额一半。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包括中国在内,以及很多其他的退休金、养老金都持有这两大公司发行的上万亿美元的债券。因为这两大公司发行的债券风险基本上和政府的债券是一样,差不了几个基本点。但是由于这个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次贷的崩溃,这两大公司在2008年下半年实质上已经破产了。但是如果真的允许它们破产呢,将不可避免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大动荡和美国房地产市场瘫痪。因此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接管这两大房地产公司。
另外一个例子说的是AIG美国国际集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拥有在当时危机之前拥有一万多亿美元资产,而且在一百多个国家有保险业务。它为许多金融公司提供什么呢?债务风险的保险。所以它一旦倒闭了将会引起全球债务市场骨牌效应,所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在2008年下半年提供了援助,并且购买了AIG80%的股权。问题是今后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那么有一种观点认为必须在根本上限制,任何的金融机构不允许它们做大,不允许它们发展成为大不能倒的机构。但在目前来看的话实际上恐怕很难做到,所以目前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出台的金融改革方案当中也只能是要求那些影响系统丰联这种规模比较大的金融机构提高它们资本的准备金,或者是成立专门去管理它们风险的这种基金,让它们出一笔钱先摆在一边,而对两大房地产公司的改革目前美国还没有方案。
那么第二个金融改革的就是 方向吧或者是内容还包括什么呢?就是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减少消费者受到金融机构误导和欺诈的风险。我们知道在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很多的银行和贷款公司明明知道一些消费者不具备购买住房的收入水平,也不具备偿还能力仍然误导他们向他们发放了刺激贷款,最终不但导致整个金融危机,也使这些消费者倾家荡产失去了住房,失去了他们一生的储蓄。另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向很多投资者,包括一些退休基金推销大量风险超出他们所能承受能力之外金融产品,这样对他们造成巨大损失。在美国很多中小学的教师退休金,他们都是按照城镇划分的,都被误导投资了很多欧洲银行的比如说这种债务违约的调期的这种金融衍生产品,他们并不知道,最后都血本无归。所以为了保护消费者免予金融欺诈和误导,目前美国参议院出台的金融改革方案当中提议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专门来监督负责监督金融机构推销的各种金融产品。
另外如何改革金融机构高管层的薪金制度,也是这个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金融机构特别是高管层他们丰厚的薪金和奖
那么全球金融的危机也触动了对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个是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以及世界银行这种,以及其他一些国际金融组织这个治理结构方面。在这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比如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在这些组织当中的决策权和这个话语权得到了加强,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目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因为这些组织当中的决策权是按照每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当中的比重然后来确定的,当时在两年之前在没有改革之前是按照50年好像是二战以后,当时的情况来制定的,显然不符合当前的这种经济的局面,但是现在在逐步的进行改革。
当然对世界各国对如何改革国际金融组织还有很大分歧,比如说不少中小国家它们希望以联合国一国一票的治理模式来改革国际金融组织,这显然恐怕是不现实的。那么在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方面,在20国集团的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的特别提款权规模大幅度增加。但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储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是导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以这个特别提款权或者是超主权的货币来取代美元的特殊地位。
我们认为的话这个恐怕目前还不具备以超主权货币取代美元的这种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的条件,不仅仅美国会反对,大多数主权国家恐怕自己也都会反对,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货币发行权,货币发行权也就是自己主权一部分而去接受超主权的货币。那么退一步讲即使各国的话愿意接受超主权货币,我们也不能保证世界上有了一个超主权货币以后就不会再发生金融危机了,对吧?欧元区就是一个例子,欧元区它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超主权,它把16个国家放弃自己的发行权,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它的主权债务危机。所以这之间有联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对于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特殊地位而给世界经济稳定,金融和稳定带来这种周期性的影响呢,恐怕只能依靠各国加强国际宏观经济的政策协调来解决。
同时各个国家可以通过增强自己自身的经济实力来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竞争力与美国竞争,当然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还包括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这个方面的话也更加复杂。也有不同的观点,首先要就是区分就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并不等于就是要求各个国家采取统一的国际标准和金融监管条例。因为各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不一样,不可能以同一个方式和标准来监管自己的金融业。
那么总之,金融的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只能以这个务实态度推进改革,避免这种过于理想化。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观点认为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就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我认为没有完美的金融体制可以保证不发生金融危机。只要你搞市场经济发展金融业肯定有金融危机,金融的改革只能帮助我们减少危机发生的次数和规模。
那么最后的话总结一下发言的要点,首先的话就是说我们可以肯定世界经济肯定是在复苏,但是需要加强复苏的力度和广度。那么各国的政策的重点在目前来讲应该放在支持就业的增长和控制主权债务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际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平稳、更加平衡和稳定增长。最后应该以务实态度推进金融改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