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的动荡与走向(二)

讲师风采
郭宪纲
副所长、研究员
讲师简介:
郭宪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现兼任《国际问题研究》主编。研究领域:美国对外关系、美国中东政策、中美关系。主要学术论文:《中国外交新亮点》、《由脆弱趋向稳固的中美关系》等。
视频简介:
在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人中已产生了模糊的一神观念。氏族制度的解体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使部落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习俗越来越不合时宜。伴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而兴起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运动也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由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活动危害极大而且它们的播动往往都具有跨国性质,因而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国际合作。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第二个特点就是宗教底力量在上升,在动荡中,基地组织和其他的极端势力趁机而入。比如说也门,大家看到过一些报道,也门的极端组织甚至在也门组织建立什么伊斯兰教酋长国。那么这个宗教力量分这种极端,也有一种温和的。像温和的宗教力量现在有掌握了一定国教。比如大家知道托尼斯,今年年初举行选举,温和的伊斯兰教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那么埃及也是有伊斯兰背景的政党也获胜了。那么宗教的力量在这个动荡中,就脱颖而出。第三个特点就是君主制的国家,刚才我列举的有一些国家,在这个地区有一个海湾合作委员会,原先是六个国家,哪六个国家呢?都是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卡特尔、阿曼、巴林、科威特。除了巴林不是产油国,其他都是基本都是产油国,很富的。他们过去成立了合作委员会,而且和美国的关系很铁。而现在约旦和摩洛哥也加入了,约旦和摩洛哥都是君主制国家。现在君主国家在面临动荡中。 那么我这三个特点就想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二力量,就是宗教力量上升。这个地区,大家都知道三大重要宗教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争夺胜权。犹太教大约在2500年前正式出现,然后到2000年时候出现基督教,公元纪年就是从耶稣的出生年开始算起,就是说犹太教最早,500年以后出现了基督教,再过500多年出现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到了公元六十几年,这个地方有三个大的宗教。那么这个地区到了我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个地区所面临的形势和我们国家在满清末年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王朝的腐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贫穷,仁人志士也都在探索这种救国的道路。像我们国家,大家比较清楚,林则徐禁烟,虎门硝烟,后来的洋务运动,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共两党都是在寻求一种救国的道路。当然共产党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来。我们是借用了马列主义这种意识形态解决中国的问题。 那么这个地区,它这些精英也在探索救国道路。在救国探索中出现两大思考,这两大思潮一个是世俗的。一个是宗教的。世俗的救国思潮主要一个是凯穆尔主义,还有一个叫泛阿拉伯主义。那么宗教的救国思潮主要就是伊斯兰教。那么凯穆尔是土耳其出现的。土耳其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他是战败国,这个列强要瓜分它,强迫他签很多不平等的条约。凯穆尔当时有一个军官比较年轻,30多岁左右。他就领导军队进行反抗,因为当时土耳其从奥斯曼帝国就缩小到土耳其现在这个境内,那么它就在这个境内进行抵抗。废除了和西方列强一些不平等的条约,所以它被称之为现代土耳其之父。所以大家去当今土耳其的首都,以前的土耳其的首都在意伊斯坦布尔参观的时候,有一个老王宫,凯穆尔当时办公的地方有一个钟就是定在他去世的时间。凯穆尔这个人非常了不得,很有远见。他从政之后,他制定了一个土耳其宪法,他也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有人就叫他六箭头主义。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箭头就是政教分离。就是人类进现代以后,那种中世纪的那种宗教合一的神权这种整体已经逐步抛到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在中东地区,宗教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凯穆尔对此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制定一个宪法,最主要的土耳其必须宗教分离国家,你宗教不能可以干预政治,如果干预的话,军队有权利进行干预。所以大家看到现在土耳其的历史上军人邦的力量是很大的,也搞过政变。我记得在96年、97年时候,土耳其当时总理叫艾尔拉康(音),他是伊斯兰选取上台的。上台以后他比较狂,说我在这个国家,土耳其迟早要实行伊斯兰教法。军队就抓住你这个话是违宪了,违背当时凯穆尔制定的宪法了。你必须下台,你不仅下台,这个党国也必须散,没有办法就下台了。但是他们这些人又组织新的政党。所以凯穆尔这个主张政教分离,而且大家去土耳其可以看到,土耳其的报纸就是一个拼音文字,我看到土耳其报以后,我就想,我们解放期也是也搞汉字改革,简体字,我们搞简体字改革当时面临的阻力比较大。搞文字搞文革的人觉得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东西丢掉。就是简化了以后,还有人说这个字简化了不漂亮等等,很多意见。土耳其字跟阿拉伯差不多,把它完全废除,保留音,就是用拼音。所以土耳其的文字改革是很彻底的。所以凯穆尔主义情况就是这样。 那么泛阿拉伯主义,我多介绍一下。泛阿拉伯出现是1931年, 泛阿拉伯主义的主张就是把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联合成一个国家,推翻封建王朝,赶走外国入侵力量,建立一个富强的政教分离的国家,这是他的一个基本主张,他的实践者就是埃及纳赛尔,是泛阿拉伯最主要的实践者。在1952年,他34岁时候,他做了一个军官,发生政变推翻了当时的封建王朝。那么实际上卡扎非也是泛阿拉伯也是这个实践者,包括巴塞尔的父亲叫哇塞得主(音)也是泛阿拉伯实践者,包括萨达姆这些人都是。所以叙利亚在1958年和埃及曾经合并,合并三年,然后因为各有各的利益,就分开了。那么卡扎非掌权以后,卡扎非这个人是很崇拜纳赛尔,他要求把利比亚并到埃及,那个是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