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职业规划之个人规划(四)

讲师风采
刘佳宁
东方心理研究所专家组成员
讲师简介:
刘佳宁,东方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英国注册认知行为心理咨询师,英国联合心理治疗师协会会员,英国青年成就奖得主。
视频简介:
刘老师通过分析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告诉了我们当我们过去的理想与现在的想法发生变化以至于使自己现在变得很迷茫应该怎样去平复自己内心的迷惑以至于找到方向。刘老师也对那些在北京的外地学生要如何选择继续北漂还是回到家乡过稳定的生活这一问题提出了“纸张延伸法“这一很好的方法。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老师:所以基本上你不用考虑深造的问题。接下来你现在的理想跟小时候发生变化有多大。你最开始想做? 学生:警察。 老师:觉得很威风? 学生:恩。 老师:再往后是希望做教师? 学生:恩。 老师:现在你希望做什么了? 学生:现在我不知道。 老师:想不清楚了? 学生:恩。 老师:这个时候你可以分析自己的过去。警察是很威风,一听理由就知道是小时候的想法,这样一个判定是你一个习惯,会觉得也许我并不注重,那个年龄并没有到分析事情的一个年龄,只是觉得警察威风就可以。再往后就变成希望做教师。这个时候为什么? 学生:因为跟学生相处得时候,觉得自己心态年轻,永远不会了。 老师:这个是你评价一个职业,一个方式一个标准。现在你觉得如果你做一个教师,是否可以满意吗?从你以前的理想来修正它,这是一条思路,如果现在告诉你说,完全做一个你想做的事情,我们并没有任何的依据,这就相当于把你以前成长的经历全部抹成零,重新思考,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去想到,以前我曾经想做个警察,现在做警察是不是很威风啊,毫无疑问还是很威风,那么为什么改变这个想法呢?一定有理由,警察很辛苦,每天都要跟坏人做斗争,没准还有可能牺牲等等,这些因素阻止你或者改变地的想法,同样你可以重新思考教师这个职业,跟同学在一起心态很年轻,教师这样。你为什么现在不想做这个职业,也有原因,一样分析。当你分析完这些,这些都是属于一个职业的客观因素,就是说无论你做成什么样的老师,可能你都是需要跟学生打交道的。这是一个不由你主观意识考虑到。所以考虑这个部分,为什么你不在想去做老师了。通过这些你以前的理想的一个思考,你可能能找出,也许你无法找出说,我到底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但是你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你不希望你从事的职业有哪些特点?比如说警察,很可能就是我不希望从事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帮你规避了一些事情,一些职业就不用考虑了。同样的,我不愿意做教师,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可能觉得很多,很吵,我需要不停的判卷,出题,这些可能都是你觉得很烦的事情在职业当中,你不希望和大量人群打交道,并且需要管理的职业,你总是找到你不喜欢的点,这些点可以帮你筛选所有职业,慢慢你就会出现一个雏形。 你希望从事的工作具备哪些特点。我们可以尝试假设一下,威风能够保持年轻,这是你头两个希望的职业具备的特点。那么既威风又能保持年轻的工作,我相信毫无疑问,不光是警察和老师,会有各种各样职业,于是你有一个目标,了解,到底什么样的职业可以满足我这些要求呢?如果真的你发现所有职业都无法满足你的要求,很遗憾,你的想法太天真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能找到相关类似的职业,并且它可以为之努力,因为他是你发自内心喜欢的。在这一步之后,你需要做另一个事情,就是个人规划里面另一个部分,就是我能做什么,我首先了解到我想做什么,第二个部分就是我能做什么。像你说的,你现在学习心理学这个专业,毕业之后,第一你不知道心理学毕业之后可以做什么,这个部分调查去问去了解,在网上查或者怎么样,我相信全中国不是只有你一个学心理学,无数的前辈们都学的心理学,他们现在做什么样工作呢?那么,同时我相信你学习完心理学这个职业之后,因为我学习也是心理学,它实际上应用了范围非常广泛,并不一定说,我心里学毕业以后,我就只能做咨询师,只能做大夫,只能做老师,不一定这样。心理学培养我们许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思维的逻辑。并不是针对专业性很强,是治某一个病的,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实际上你就业可能性还是非常广泛,只是现在我相信国内很多企业并不会更加注重心理学,因为它必定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一个职业,更多人对他是一个并不了解的态度。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