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业的运行模式(三)

讲师风采
蒋和平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
讲师简介:
蒋和平,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主要从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模式的研究。多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等国内外40项重点研究课题,……
视频简介:
欧美国家是怎样来控制粮食产量,保护农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应该像欧美国家学习一些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呢?本段视频还讲述了韩国农业的转变,其中在农业改革中,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的方法,分阶段推进。而中国的农业和韩国早期农业比较相似,那中国政府又应该怎样来,建设中国的农业,减少城乡的差异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美国是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国,其中稻米出口补贴价格大概是成本的2/3,两万五千个美国米农瓜分了政府每一年32亿美元的补贴,并控制了全球的出口市场。 这是属于绿项政策,就是增加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态条件,主要有这么几个措施。一个是对于休耕湿地保护和其他农村环境治理措施给予资助,就是美国也好,欧盟国家也好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对于他生产的产品严格做好这个计划,不多量生产,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中国政府学习,往往就是说盲目扩大生产产量的时候给农民带来不是幸福,而是灾难。我们中国有一句话是谷物进三农,就是生产的谷物多了以后这个价格下跌了,所以只好我们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的腾出一些土地来发展经济作物使农民增加收益。而不是要过量都要把这个放在粮食生产上面,这样使中国的种粮能力承担很大生产的能力,也带来很多耕地的压力。如果我们可以休耕,我们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 第二个是对改善农村农业的土地生产力,工程项目给予补助,比如说给予平整土地,修筑一些灌溉渠等等。对于02:25地的基础设施进行特许扶持政策,像美国对于西部地区的每一年都有很多补贴。在实行补贴政策要求农业生产方式必须符合环境友好的运转,对于化学投入品不能过量,也就是说对于化肥的使用要高效,特别是对化肥使用的方法不断的改进,不能让他流在水里,湖里,甚至是流到深沟里,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的居住环境产生破坏。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