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业的运行模式(四)

讲师风采
蒋和平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
讲师简介:
蒋和平,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主要从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模式的研究。多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等国内外40项重点研究课题,……
视频简介:
中国有着很大的农民基数,怎样来转移农村的劳动力呢,怎样来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蒋老师给我们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还处在传统农业的阶段,怎样脱离单纯的农民,向创业型的农民和市场型农民转变,来提高中国农业的水平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我们过去老是想把农民捆在土地上这其实是害了农民,其实我们应该像日本和韩国,他们跟我们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但是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就制订了劳动力转移的计划,所以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韩国他的农村劳动力占整个国家劳动力不到15%,日本不到10%,进入21世纪以后韩国已经降到8%,日本已经降到6%以下,现在美国的农民劳动力还不到1%,也就是说3亿人民还不到300万农民。但是我们国家这几年将近2.5亿农民,但是由于我们的劳动力基数很大,在农村的劳动力现在稳定还接近5个亿左右。所以现在讲下一步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特别是在农村的乡镇和集镇发展农业和农村的服务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过去我们对农业服务业不重视,其实它是一个吸纳农村劳动力重要的渠道。 第四个观点就是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既要重视生产的发展也要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是我们过去讲总是把大量的投入都用在生产上,这其实是不合理的政策。其实整个来讲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业和农村有良好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就像我们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的合作医疗,农村的公共服务,农村的养老保障,这是关系到农民的民生,这几年来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工作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很多政策,包括跟农村的孩子免交学费,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还有我们农村合作医疗现在基本接近全覆盖,还有我们农村过了60岁的老人也可以领到养老金,这些都是温总理在这一届政府所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也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另外我们现代农业,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相对步伐比较慢,但是像北京和上海郊区的也在进行试点,我们的垃圾要分类,另外我们的农村污水要进行处理,分别包括我们的卫生间,厕所都要进行改造。但是现在一些中西部的地区,很多地方农村比较落后的地区连厕所都没有,这需要在下一步对生态环境,包括农村的厕所,卫生间的建立,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都要提到议事日程。 下面还有两个重要观点,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企业,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资金的支持和扶持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发挥重要的作用。就是发展农业政府是主导,企业跟全社会也要积极的参与,特别是在美国,欧盟一些国家企业在这一块对农业或者是农村的设施和装备他们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国家现在企业这一块也有国家级龙头企业,但是往往对企业的利益考虑比较多,对农民利益考虑比较少,所以往往对企业参与还做的很不够,我们希望在十二五期间或者是十三五期间企业要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的投入,特别是从事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而且是农业种植,养殖这些企业,更要在这方面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第六是发展现代农业,重视培养创新型农户,就是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中种植,养殖,农业经营大户,这些大户他们很有市场头脑,经营过农业项目,敢于闯市场,敢于做农业项目,而且能够获得一定的农业回报和利润。所以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就发现我们中国搞现代农业,不能够对着千家万户,而是对着一个金字塔形的,假如中国是8亿劳动力,是一个大饼,这个8亿劳动力是金字塔,可能创业农民占的比重就是金字塔的塔顶,不到10%,但是这10%是现代农业的领头羊,一旦把农业项目做成以后中间的农民我们把它叫做学习模仿型的农民。他跟着种大棚,搞宜光温室,种蔬菜,养甲鱼,养奶牛赚钱了,有利润也跟着创业农民学习,到创业农民打工,学完以后自己干。所以这样的农民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可能在发达地区占20%,在东部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国家占10%和15%,。但是这些农民也是发展现代农业重要的力量。 再下来我们把它叫做传统型的农民,也就是一家一户的农民,这些农民的特点就是年龄偏大,基本上是按照传统农业的思路,不敢闯市场,不敢经营农业项目,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不敢经营一些蔬菜,花卉和水果。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风险比较大,另外他们也缺乏资金。所以这些农民就是要通过创业型农民带动学习仿效型农民,再通过仿效型农民再去带动创业农民。他们也可以在创业农民和学习仿效型农民这来打工,因为他们也受到一些影响。 通过创业农民和学习仿效型农民对传统农民的拉动和带动的作用使我们整个现代农业向前发展。所以我们搞现代农业就有抓手。如果我们对着千家万户的农民它比较分散,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下,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对农业技术和新技术也不一定很感兴趣。所以这样的话你要把它做现代农业项目比较困难,但是通过创业农民和学习仿效型农民带动还通过人民关系,地缘关系的拉动就会产生很好的效益。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