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管理智慧之薛宝钗(一)

讲师风采
刘丽君
博士,资深管理专家,教授,高级记者,作家,中国总会计师网首席顾问。
讲师简介:
刘丽君,博士,资深管理专家,教授,高级记者,作家。现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社长兼总监,中国总会计师网首席顾问。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财务战略、媒体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担任多地区经……
视频简介:
在一个大的企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和职责,那么作为后备干部他们的管理之道有哪些呢?今天刘丽君老师给我们就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一后备干部的“世故”管理之道做详细的讲解。作为这样的管理者,不仅要有极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有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在公司的大小决策中要善于献计献策,为公司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这一讲我们讲一下,后备干部薛宝钗的管理之道,我们在赞扬贾探春的改革的魄力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那些给予了探春有力的支持者,因为大观园的经济改革,虽然是以探春为主进行的,但是如果没有薛宝钗、李纨、平儿、王熙凤的支持,探春的改革之路,势必要困难得很多,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宝钗的特殊贡献。 第五十六回回末总批,是这样写的,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宝钗认得真,用得当,负得专,待得厚,是善知人者,故赠以识字,敏与识合,何事不济。 薛宝钗她以圆滑乖巧谙熟人情世故而著称,她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作者曹雪芹用识宝钗小惠全大体来形容薛宝钗,可以说这是对她最准确的评价了,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薛宝钗一方面抱着事事不关己不开口的,明哲学保身的处世哲学,她不喜欢争风出头,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稳重大方,八面玲珑,社交方式因人而定,因而在大观园里她是极有人缘的大家闺秀,贾母夸她稳重和平,就连从来不夸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普通的职工也都和她比较亲近,正如脂砚斋评说,说她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也没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就是说她对人无论是喜欢也好,还是不喜欢也好,你从她身上看不出来,所以正是有了识大体,具备全局观念的薛宝钗的支持,在贾氏公司中,探春的改革才得以顺利地进行。这次改革中,薛宝钗的特别贡献在于她们能够从各个方面给予探春以建言献策,而这些思想指导,有效地保证了这次改革向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地进行。 我们今天要讲的薛宝钗的管理之道有以下三点:第一她是改革的设计师,第二她的柔性管理,第三她的世故管理,首先我们看她是改革的设计师,这个薛宝钗坚持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孔子的“义利合一”的思想来指导大观园改革,就说这一天薛宝钗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就看到了一份公司的内部通知,得知公司的大管家负责常务管理工作的凤经理,因为身体最近不太好,要休假一段时间,总经理王夫人在外边有很多公务,忙不过来,要安排后备干部代理公司一段时间的常务管理工作,现在就征求意见稿,要大家推荐人选。 对于贾氏公司公司的情况和发展,薛宝钗早就有所了解,并且也有一些自己的建议,如果有机会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管理才能,也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暂时忘掉失恋的痛苦,这是薛宝钗的想法,我刚才说的失恋痛苦是指出,这个自己一心牵念的贾宝玉,不仅三番五次地不听自己的劝说,而且有一天竟还当着自己的情敌林黛玉的面拿历史上的所有的红颜祸水杨贵妃来讽刺自己。贾宝玉:“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呢,真是太富态了。”薛宝钗:“我像杨贵妃?只可惜没个好兄弟,做杨国忠。”因此薛宝钗觉得要找点事情来解脱,所以要参与改革,恰好王夫人让她参加了这次代理经理人的事情,对于贾探春的经济改革,薛宝钗是非常支持的,然而在指导思想上,两人却存在着分歧,你看探春对自己的改革相当自负,她鲜明地打出了她的改革旗号,就是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穷尧舜之辞,背孔孟之道,在贾探春看来既然经济改革的目的在利,那么打出背孔孟之道的旗号,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很显然贾探春对于改革的思考,是直线式的,为此薛宝钗给她提建议说,你才办了两天的事,就利欲熏心了。薛宝钗指出,如果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实质上薛宝钗就是要以孔子的义利观来指导这场经济改革,以防止改革滑向物欲横流的邪路,实事求是地说,薛宝钗这一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就比如我们国家的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而薛宝钗就能够及早地认识到改革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