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管理智慧之薛宝钗(二)

讲师风采
刘丽君
博士,资深管理专家,教授,高级记者,作家,中国总会计师网首席顾问。
讲师简介:
刘丽君,博士,资深管理专家,教授,高级记者,作家。现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社长兼总监,中国总会计师网首席顾问。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财务战略、媒体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担任多地区经……
视频简介:
面对公司的改革,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把握住机遇?什么是柔性管理?今天刘丽君老师给我们就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一后备干部的“世故”管理之道做详细的讲解。作为这样的管理者,不仅要有极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有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面对公司的改革要善于抓住机遇,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谓柔性管理,用利义合一的思想,设计改革路径,促进企业发展。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在改革中十分注意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体现效益,兼顾公平。重视从开头,从改革的初始就知道从制度设计上照顾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和谐,所以她卓有成效地协调了,承包者与未承包者,承包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论,是以贵和尚中为价值追求的,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现在我们国家倡导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到我们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可以见是对我国文化及人文思想的传承。所以我要说,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是今人的聪明才智与古代圣贤的智慧的结合,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无疑对团结人民,凝聚民族精神,净化社会等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给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薛宝钗还提出了配套的改革措施,就是强化治安管理,她们对这些老职工说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不要偷懒,不要吃酒赌钱就是了,事实上薛宝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治安管理,你看这个《红楼梦》说学,薛宝钗每天晚上带着人各处巡查,坐着一顶小轿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她对改革环境的重视,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发展是目的,我们经常说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而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保证。 如果说贾探春实行是刚性管理,那么薛宝钗却是使用了一种柔性管理,正是她们这一刚一柔共同地推动了大观园的改革。所以优秀的管理者必须站得搞,看得远,懂得历史,了解现实,洞明世事,掌握信息,知人善任,会权变,善应酬,同时还要有渊博的知识,灵敏的头脑,不然的话,就很难担当起一名出色的管理者所应该承担的重任,对于薛宝钗而言,进入贾氏公司,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在这里她有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她的博学多才在为她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说机遇加努力等于成功,对于成功者来说,机遇是不可缺少的,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总会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契机来发展自己。 拿破伦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要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除了要兢兢业业、忠诚,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外,还应该努力抓住机会来求上进,只有积蓄力量,选择目标,在努力中寻求机遇,在奋斗中创造机遇,当机遇出现时才能很准确地把握住机遇。在现代职场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需要珍惜人生的机遇,努力创造新的业绩,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讲一下薛宝钗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的约束,纪律的监督,奖惩规则等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包括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合同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很多企业树立权威的最传统和最直接的手段,也就是强制制度。 而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的非强制性的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诸如命令、强制等外力,而是依靠人性的解放,权利的平等,民主管理,让员工从内心深处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和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员工能够真正地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不断地开拓创新,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在重于外在,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在薛宝钗的世界里理智永远重于感情,在管理中她用利义合一的思想,设计改革的路径,进行柔性化管理,显现出她成为一名优秀管理者的潜质,在进行大观园承包责任制的动员会上,薛宝钗把自己参与管理,说成是身不由己,万般无奈的事情,这样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管理者与被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赢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