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笔谈(四) 汴水留影

讲师风采
钱斌
合肥工业大学钱斌副教授
讲师简介:
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合肥工业大学后在职攻读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校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
视频简介:
农业是古代经济生活的一个中心问题,那么灌溉又是农业的命脉所在,所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治国先治水,有土才又邦。这就对于统治者和封建官吏,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工作。那么治水对于沈括又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呢,本集将为您详细介绍。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中心问题,而灌溉呢,它又是农业的命脉所在。所以古人就有这样一句话,叫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治水它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对于一个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是对于一个封建官吏来说,治水都是他们绕不过去的这一项工作。但是对沈括来说呢,可能它有点特别,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他和治水,结缘甚早,他刚参加工作他就和治水扯上了关系。而他在治水上面呢,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就给他后来的仕途发展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恰恰就是因为治水,他得罪了权贵,这些权贵们暗中陷害,这就使他遭到了贬黜,而离开了汴京。 第二,这个沈括他对治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且我们看《梦溪笔谈》里面就会看到很多治水的资料,这都是他记录下来的。这在一般的封建官吏那里那是很难见到的,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科技史。 那么第三,沈括在工程的测绘和工程的计算方面都取得了可以说是骄人的成绩,这足以使他跻身于大师的行列,给他科学家的身份又增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那么沈括是怎么和治水结缘的呢?为什么钱斌老师会说沈括是成也治水,败也治水呢?关于治水的故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有哪些有趣的记载呢? 敬请关注合肥工业大学钱斌副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年一笔谈》第四集“汴水留影”。 今天讲沈括在治水上的成就。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中心间题,而灌溉呢,它又是农业的命脉所在。所以古人就有这样一句话,叫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治水它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对于一个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是对于一个封建官吏来说,治水都是他们绕不过去的这一项工作。但是对沈括来说呢,可能它有点特别,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他和治水,结缘甚早,他刚参加工作他就和治水扯上了关系。而他在治水上面呢,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就给他后来的仕途发展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恰恰就是因为治水,他得罪了权贵,这些权贵们暗中陷害,这就使他遭到了贬黜,而离开了汴京。 第二,这个沈括他对治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且我们看《梦溪笔谈》里面就会看到很多治水的资料,这都是他记录下来的。这在一般的封建官吏那里那是很难见到的,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科技史。;, 第三,沈括在工程的测绘和工程的计算方面都取得了可以说是骄人的成绩,这足以使他跻身于大师的行列,给他科学家的身份又增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那么沈括是怎么和治水结缘的呢?沈括与水结缘时他才24岁。这样的毛头小伙子怎么与治水产生关系呢?这与父亲有关,父亲是沈周,官不大,不过是知卅l之类的中级官吏。收入不高,为官比较清廉,积蓄不多。沈周死了,家里陷入困境,按当时规定,沈括可以子承父业,守孝三年后,沈括就来到了沭阳做了主簿,这一年他23岁。第二年出了大事,县官跑了,几十万人得有人去管,上司下令,让沈括代理政事,沈括就当了一县之长。前任县令为什么跑呢?就是因为治水出了间题,县内有沭河,泥沙淤塞了河道,容易泛滥,前县令处理不当,激起了民夫反抗。县令胆小,上司临时委命沈括权摄县令,这不怀好意,如果处理好了,大家都好,处理不好,最后沈括就成了替罪羊。沈括怎么办呢?慨然就任,沈括想有所作为,作为县政府主任,明旬司题出在瞎指挥上,沈括就调整政策,不久,沭阳县一切平安。沈括也知道,只有彻底治好,才能根本上解决农民与官府的对抗。治表同时,着手治本,整饬沭水,几十万民夫投入到治水中。整个工程进展快,提前竣工了。修了两道防洪堤,这样让沭水两岸得到了灌溉,农业生产面貌得到了整体性改观。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