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将之伍子胥

讲师风采
解说
暂无
讲师简介:
暂无
视频简介:
此视频讲述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一说是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另一说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本为楚国人,出生于楚国贵州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生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 公元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伍子胥父亲伍奢、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伍子胥为避难被迫投奔吴国。他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入吴后,伍子胥结识吴公子光,知道公子光有大志,于是助其刺杀吴王僚,帮助他夺得王位。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自立以后,伍子胥也被任命为行人,即掌朝覲聘问之官,以谋国政,成为吴国重要谋臣。g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守手背,实仓廪,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今苏州古城的地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 他还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任贤能,举荐深通冰雪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大强国。伍子胥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厉害关系,与孙吴等将制定新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 吴王阖闾九年,伍子胥和好友兼同事孙武一同指挥了几乎毁灭楚国的大战,打的楚国军队如丧家之犬,吴军五战五胜,所向皆靡,攻入楚国都城郢城后。伍子胥多年来所积攒的怒火全部喷发,他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以报得杀亲之仇。孙武、伍子胥打败楚国后与楚国签订和约,然后班师回吴。阖闾封孙武为大司寇,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伍子胥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他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吴王阖闾与越国交使时,不幸被越军砍伤不久死去。吴王阖闾去世后,伍子胥开始辅佐阖闾的儿子夫差即位,夫差立志要报父仇,他利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命令伍子胥积极进行备战,两年后再次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就带着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中重礼赠送太宰伯嚭请求讲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担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伯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要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于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并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吴王夫差就越来越少的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伍子胥早就看出越王勾践并非善类,勾践活着就是对吴国最大的威胁。伍子胥多次规劝夫差趁早除掉勾践这个心腹大患,夫差非但没有听他的意见,反而怀疑伍子胥心怀叵测,加上伍子胥之前又反对夫差进攻齐国,君臣关系变得越来越糟。并且夫差还听信伯嚭谗言于公元前484前秋赐剑使伍子胥自刎,伍子胥临死前对属下说我死后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吴国都城的城楼上,我要看看越军是怎么灭亡吴国的。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愤怒,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里抛入江中飘浮在江上。可怜这位为吴国称霸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良将就这样飞灰烟灭了。 伍子胥死后仅十年,越王勾践就灭了吴国,吴王夫差也毙命。他临死前看到我悔不听子胥之言才导致如此,终应其言。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