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将之廉颇 徐达

讲师风采
解说
暂无
讲师简介:
暂无
视频简介: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生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徐达,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岁月长河的浪花淘走了数不尽的英雄,却抹不去后人对他们的追忆。他们灿若繁星般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他们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还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赵国名将廉颇无疑是其中璀璨的一颗,太史公的《史记》里有他的记载,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有他的身影。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影响深远,而他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故事更是传为千古佳话。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公元前298—公元前266年,赵孝成王公元前266年—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公元前245年—公元前236年时期。廉颇忠君爱国,丹心可鉴。 赵惠文王初年,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公元前283年,廉颇率赵军伐齐,长期深入齐境,攻取昔阳即今天的河北晋州西北,威慑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跃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因功封为上卿。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摄于廉颇的威力。公元前276年,廉颇率军再次征伐齐国攻陷九城。次年攻魏,攻陷防陵,安阳城。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兵东进的屏障。 公元前260年,秦赵军队在长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高平西北一带对峙,廉颇任主将率兵抗秦,廉颇加强防御,固守营垒,秦多次挑战,廉颇坚持不应战。廉颇用兵持重,古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见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赵王中计,用赵括为将,于是秦军大败赵军于长平。长平之战完后,燕国见赵国在长平遭受重创,举兵击赵,赵国重新启用廉颇为将。廉颇大破燕军,杀燕将栗腹,燕国割五座城池求和,廉颇因功任相国,受封信平均。后因赵悼襄王轻信谗言,廉颇被革职,出奔魏都大梁即河南开封西北。后赵国屡遭秦军攻败,廉颇急欲归国效力,赵王也想再任用廉颇,于是派使者探视廉颇。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的贿赂,设计让赵王认为廉颇已衰老不再起用,廉颇也未遂报国之愿,又投奔楚国,最后客死在楚寿春即今天安徽寿县一带。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