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将之戚继光(下)

讲师风采
解说
暂无
讲师简介:
暂无
视频简介:
戚继光,山东登州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华夏杰出志士,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战死于云南,授世袭明威将军。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 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不敢再来侵犯。第二年,他们又到福建沿海骚扰,一路倭寇从温州往南占据了宁德,另一路倭寇从广州往北盘踞在牛田。两路敌人互相声援,声势浩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援救,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赶到宁德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市十里年的横屿岛,那儿四年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扎了大英盘踞,当地明军也不敢去攻打他们。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知道那条水道既不宽又不深,当天晚上潮落的时候,戚继光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扔在一起居然铺出了一条路来。戚家军的兵士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的插进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两千多倭寇全部被歼灭。 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修整再说。这些话很快传到敌人那里,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军暂时停止进攻,防备也就松懈了下来。就在当天的晚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出总攻击,倭兵毫无准备仓促应战,经不住戚家军猛攻猛冲,纷纷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敌人60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开进兴化城,城里的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经被戚家军消灭。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军营来犒劳。 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兴化。这时候朝廷派另一名抗倭名将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一起打败倭寇,收复兴化。公元1565年,俞、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戚继光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的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从1559年开始就屡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而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退。除了部队的素质以外,主帅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也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英明永垂青史。 戚继光在4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一年360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或在东南沿海扫遍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堪称一代爱国名将。他智勇兼备,多谋善断,练兵有方,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万历十一年(即公元1583年),因遭朝中权贵的排斥,戚继光被调到了倭患早已荡平的广东任镇守,郁郁不得志,三年后即告老还乡回到了山东蓬莱。万历十六年(即1588年),逝世于蓬莱故里。 戚继光一生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在军事理论上又颇多建树。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戚继光戎马一生,其保国安民的丰功业绩不仅名垂正史,而且享誉民间。在民众的心目中,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每遇外敌入侵,他都是一面激励斗志的旗帜。可以说他的名字已成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抗击侵略的象征。正因为这样,在他曾经涉足的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天津、河北、安徽等地,人们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他。民间纪念戚继光形式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所不及的。这些纪念形式几乎涵盖了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然历经数百年人世变迁,依然流传至今,足见戚继光民间影响之深远。 山东蓬莱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乡,从明初洪武年间(戚继光的五世祖)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金事始至今,600多年来,戚氏族人在蓬莱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今保存完好的戚氏古迹主要有戚继光祠堂、戚氏牌坊、戚氏墓园等。纪念性建筑有戚继光纪念馆、水城戚继光立式塑像等。 位于蓬莱市区武霖村内的戚继光祠堂,戚氏祠堂建于明朝,为褒扬戚继光而建,赐额表功,为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门房、正祠各三间,均为单檐硬山砖石木结构,占地595.1平方米。祠堂内还悬挂有郁达夫、欧阳中石等书法家的题词、题联。正祠院内是明代银杏,钻天挺拔,遮天蔽日,正祠东侧后花园内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小桥、流水、奇石、古木错落其间,布局小巧精致,堪为故里园林的精品。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