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将之白起 姜维

讲师风采
解说
暂无
讲师简介:
暂无
视频简介:
白起是秦国卓越的军事统帅,他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显赫的大将,成为当时六国无人敢迎战的大将,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典范,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姜维字伯约,号幼麒,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到战国时代。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逐渐崛起的秦国产生了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就是白起。白起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也就是今天陕西省郿县东北人。他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攻城不计其数,歼敌上百万,成为当时六国无人干迎战的军事将领,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典范,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93年,秦国为了统一天下,打开东进的大门,攻占了韩国的新城。韩国为了夺回新城,联合实力非常强盛的魏国与白起率领的秦军在伊阙展开了一场殊死战斗。这就是使白起一夜成名的“伊阙之战”。伊阙为韩、魏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经期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联军据险扼守,和秦军呈对峙态势,秦军在数量上只有韩、魏联军一半,联军各自保守实力互相推诿不肯先战。白起针对这种情况,客观的分析了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并且针对韩魏联军的弱点采取避实就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先设疑兵牵制联军主力韩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猛攻魏军,一举将其歼灭,杀其主将犀武。随后立即转用兵力攻打韩军,韩军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追击,又全歼韩军,俘韩将公孙喜。此战,白起共歼灭韩、魏联军24万,攻占伊阙等5城,是先秦战史中一次较大规模的,也是以少胜多的歼灭战。 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擢升国尉,开始了其辉煌的军事历程。国也因此此战的胜利彻底扫平了秦军东进的道路,自此秦以不可抵御之势向中原扩展。白起用兵非常灵活,素以精通韬略著称。伊阙之战之后,在攻打楚国时的鄢郢之战中采取掏心战术,仅用万余人便攻克楚国都城。《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先佯装败退,然后断敌粮道,分割后围歼,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长平之战既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此次战役,赵军40万军队的降卒被活埋了,然而胜利的结局却给主宰这场战役的白起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白起的这次行动使赵国极为震惊,为求自报,赵国和韩国联合起来派苏代去秦国使反间计,拉拢了秦国的应侯。此后,秦昭王多次命令白起进攻赵国,白起认为灭赵的好时机已经错过,几次三番抗命不遵。加上范睢在秦昭王面前煽风点火,气得秦昭王一怒之下赐白起宝剑一把让他自杀。临死前,白起叹道“我何罪于天,竟落得如此下场”。沉思一会儿他又说,我是该死啊,长平之战我坑杀赵国降卒40万,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死了,说完引剑自刎,一代名将白起就这样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