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将之陆逊

讲师风采
解说
暂无
讲师简介:
暂无
视频简介: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三国时期吴国的陆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风雅儒将,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作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夷陵一战《三国演义》用了四回的篇目详细铺衍,成功地刻划了一位思虑缜密,见识高远,力挽狂澜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让后人慨叹不已。 陆逊公元183—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即今天江苏苏州人。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陆逊十岁时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他也是开创江东基业的小霸王孙策的女婿。从21岁步入吴国政坛后,先后多次领兵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千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公元219年,陆逊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牧,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陆逊因巧夺荆州有功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陆逊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此役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改封为江陵侯。 公元228年,陆逊又领兵打败来犯的魏国大司马曹休。次年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即今天湖北鄂城,这是吴国的最高军职。公元244年,陆逊又兼任丞相一职,丞相是吴国的最高文职,陆逊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