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卓越领导力(一)

讲师风采
孙树宏
讲师简介:
孙树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MBA)。企业培训师、演讲家、杂志编辑,行动力成功学导师,中国“艺术力”行销第一人。
视频简介:
领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众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着重大的误区。管理有余而领导不足,成为众多企业领导难以突破的课题,大量精力浪费在内耗上,企业无力向外寻求发展。如何突破和提升领导力,如何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以管事为主转变为管人为主,请看本视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节目导视:领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众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对于管理的认识上却存在着重大的误区。 孙树宏:有些人把领导者和管理这混为一谈,其实这两个是有区别的。领导者重点是管人,而管理者呢重点是管事。 节目导视:管理有余,领导不足成为众多企业领导难以突破的课题,大量精力浪费在内耗上,企业无力向外寻求发展。 孙树宏:我们要以一个领导者的思想和定位真正地来引领我们的企业,来影响我们的员工,向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去发展。 节目导视:如何突破和提升领导力,如何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将以管事为主转变为以管人为主。本期《前沿讲座》,领导力提升实战专家孙树宏带来领导的智慧,助你成就卓越领导力。在企业管理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精彩内容即将呈现。 节目导视:孙树宏,国家注册一级企业培训师,中国保险精英圆桌大会副秘书长。他是从企业基层做到领导阶层的实战家,曾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将公司的人力由三百人迅速拓展至1200人,业务规模翻了近三番。他擅长大型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塑造,其先进事迹屡见报端。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被业内誉为营销团队的精神领袖,卓越团队建设及系统运作专家。如今,他投身更有挑战性的舞台——企业教育培训,愿把自己打拼多年的人生智慧、管理艺术倾囊相授。 孙树宏:好,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各位企业领袖,电视机前的各位朋友,大家好!谢谢!今天呢非常高兴与在座的各位朋友一起共同来分享如何成就卓越领导力这个话题。 我想呢关于领导力这个话题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包括在日常的很多学习当中,这个都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作为一个领导如何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也是我们每一位朋友,每一个领导,乃至每一个未来的领导都是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领导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做大做强,乃至于基业常青。何为领导力?我觉得没有必要在概念,没有必要在含义上做深入的研究。 我觉得领导力就是领导的能力,你的能力有多强,这个企业就能做多强。说这个人领导力强就是说这个人领导的能力强。那么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给大家做以下方面的一些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点点帮助和启发。 作为企业老板来讲,企业经营的理想目标不外乎几点,包括这样四点: 第一,打造一流的工作团队。 第二,创造显著的业务绩效。 第三,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 第四,塑造优秀的团队文化。 那么这四点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想我们这个领导一定是优秀的领导,我们这个企业也一定是优秀的企业。大家呢可以回想一下或者给自己做一个自我评估,我们在这四个方面做得如何。我们是否做到了比较理想的境界?如果还没有,那就是我们各位领导力需要提升的地方。我们还有一个提升的空间,这就是一个标准,这就是一个参照。 那么领导者和我们平常讲的管理者他的区别在哪里?要想达到我前面讲的四个理想目标,作为公司的领袖、作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或者核心的领导者。我们的定位、我们的角色的平常的这种感觉对于我们的团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人把领导者和管理者混为一谈,其实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那么首先呢我们把这个概念的东西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吧。我们看领导者它关注的是人的思想,而管理者呢更关注的是人的行为;领导者关注的是人的未来,而管理者关注的人是的当下;领导者关注的是人的优点,而管理者往往关注人的缺点。我想从这三个方面,大家应该能够大致地判断出作为一个领导者和作为一个管理者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概括为一句话啊,领导者重点是管人,而管理者呢?重点是管事。管人侧重于什么?管人侧重于思想,侧重于他的职业规划,侧重于发现他的优点。而管事呢?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关注他的行为、语言当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这就是我们讲为什么有的领导受人欢迎,而有的领导不太受人欢迎。这就是我们在平常当中的一个定位不一样。有的人始终是以管理者自居,管理者主要就是侧重于管。我们的孩子都不希望我们家长天天去管他,而是去引导他、带领他,能够影响他。其实这是一个领导者真正应该做的事是我们要影响下属、引领下属、带动下属。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我们不管是一把手也好、二手把也好、三把手也好,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一个领导者这样的思想和定位真正的来引领我们的企业,来影响我们的员工向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去发展。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