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八)—国破身降(下)

讲师风采
赵晓岚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讲师简介:
赵晓岚,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
视频简介:
起初,赵匡胤对李煜采取的是诱降的策略,希望不动干戈、不损一兵一卒得到富庶的江南,不想李煜“倔强不朝”。于是,筹谋已久的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派兵大举进攻,并且迅速打到了南唐首都金陵的城下。然而当南唐军据城死守,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之后,本来胸有成竹的赵匡胤却产生了撤军的打算。那么北宋的军队为什么要撤军?他们在南方打仗究竟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境呢?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为您讲述南唐后主李煜的艰难岁月。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段落信息
  接着徐铉就把李煜这么多年来如何尊重宋朝的做法进行了一番华丽的排比。赵匡胤耐心地听他说完,最后回了一句,嗯,不错,确实跟父子一样,那么你说,是父子却要分成两家人,这样行吗?这话要搁到现在,可能就有年轻人说,儿子长大了,成了家,自然就和父亲是两家人了,有什么不行的呢?可这要在古代,特别是在有儒家思想的人看来,父和子如果分成了两家人,那可是很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了。要知道,徐铉是很有儒学风范的大师,所以赵匡胤这一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话,一下子噎得他作不了声。     在一边的周惟简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就拿出李煜的退养报告,说李煜现在已经没有心思,也没有力气再当江南特区的行政长官了,所以请陛下允许他体面地推出政坛。赵匡胤接过这个退休报告,翻了翻,说,你们主子的这些话,我不明白它们是什么意思这样吧,先搁我这儿,我研究研究再说吧。大家知道,赵匡胤一说要研究研究,这事基本上就等于判了无期,没什么指望了。就这样,徐铉和周惟简这对有攻有守的论辨黄金组合,双双败下阵来,毫无成果地回江南去了。   画外音:     用文的不通,那就来武的。虽然从当时双方军事上的整体实力来看,南唐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但是,如果只论水上作战的话,南唐军队的经验要更加丰富,战斗力也相当强大。因此,穷途末路的李煜别无选择,他只能孤注一掷,把最后一线生机寄托于江西十五万大军朱令赟的援军身上。     那么,朱令赟的援军能够及时赶到吗?而南唐的命运就此得到改变吗?   赵晓岚:     朱令赟这个人,我们以前也提到过,再李煜杀林仁肇的事件中,他是起了很不好的作用的。林仁肇死了以后,他接替了林仁肇的职位,做了江西军区的司令员兼地方长官。但这个人对南唐的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金陵被围以后,他马上就做起了救援的准备。不过,这个人有一点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毛病,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在五月份的时候,他救援金陵的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他的手下就劝他,趁着长江夏季涨大水的机会,赶快组织船队乘风而下,猛冲宋军在采石矶的浮桥,解围就会有很大的成功机会。可惜的是,朱令赟却担心,万一要是不成功,被敌人一断后,就会全军覆没。所以,他也不管李煜在那儿等他,等到花儿都谢了,他就是不发兵。     这样一直拖到十月。李煜再派人来催,朱令赟也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再不博一把,那可就不是花儿都谢了的问题,而是果实都会要被赵匡胤的军队给摘走了,这才终于出动了大部队。据说他的船队十分庞大,大的木筏,一张就有一百多丈长,大的军舰上面可以容纳一千多士兵,他自己乘的那艘战船有十多层高。然而兵贵神速,他进军的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长江这时已经进入了枯水期。他的船队只能在中游缓慢地行进,一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下游的宋军早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当朱令赟的船队到达皖口,就是今天安徽安庆市西南,皖水入口的地方,到达这里的时候,早就守候在那里的宋军万箭齐发,集中力量,一顿猛攻。在这危急时刻,朱令赟决定使用他的秘密武器“火油机”,也就是载满了油脂和柴草的船,把它点燃以后,朝下风位的宋军猛冲过去。这一招火攻果然有效,宋军顿时被搅得一片大乱。可就在这紧要关头,老天爷却再不帮南唐的忙了,江面上忽然刮起了北风。南唐的船队变成了下风位,那些“火油机”倒过来,吹到了这一边,反倒把朱令赟的船队给点着了。我们知道,朱令赟的这个船队非常庞大,行动迟缓,又因为枯水期几乎是排在一起,这么一烧,就没办法收拾了,南唐的军队就变成了赤壁大战中曹操的部队。十五万人死的死,逃的逃,一下子就报销了。朱令赟也以身殉国,死在了火海中。     消息传到金陵,李煜知道再也没有指望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又派徐铉和周惟简到汴京去,跟赵匡胤磨嘴皮子。可是这回,胜券已经在握的赵匡胤却不再客气了。当徐铉还在那里再三再四地说李煜没有罪的时候,这位一代雄主站起来,按着剑,气势汹汹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江南是没有罪,可是这天下只能有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也就是说,我的床边怎么能够允许别人在呼呼大睡呢!把个徐铉吓得再也不敢作声。那周惟简的表现就更差劲了,他一下子就变成了“独善其身”的思想家,赶忙说自己本来是个隐士,是李煜逼着做了官,又派到这里来。他的理想就是将来到终南山去做个隐士。     李煜一点点侥幸的心理,到现在是完全落了空。他最后的挣扎是向空门寻求安慰和保佑。陆游和马令的《南唐书》都记载,在金陵城被围的这段期间,李煜曾向被他捧为“一佛出世”的北宋间谍小长老寻求帮助。这小长老还是一顿胡说,没问题,没问题,北宋军队虽然厉害,哪里比得上佛祖的力量呢。为了验证他的话,这个小长老还真登上了城楼,摆出一副佛祖显灵的样子,向四处挥挥衣袖,几声大喊。说也凑巧,正好在这个时候,宋军不知道什么原因,还真的稍稍退了一些。把个李煜高兴得合起掌来直念阿弥陀佛,奖了

全文文稿

收藏说明: